世博於上海舉行,上海實業(363)本可受惠,但房地產的調控措施,完全抵銷這利好因素,以致上實股價回落至去年7月水平,與內房股相同。
上實完成重組,大事發展房產,市場視作內房股,其發展趨向確實如此,但其高速公路項目已被忽略,而消費品及投資收益亦不菲,價值已被低估。
近期上實股價最低為28.95元,去年底每股資產淨值23.05元,PB只是1.255倍,當時出售醫藥業務仍未完成交易,涉及的利潤30億元仍未入賬,實際PB應為1.12倍。PB之低,相信是上實去年曾增購土儲,市場擔心地價可能下跌,是不容否定,但相信只涉及部份土儲,所購的青浦區土地,成價甚低,平均每方米樓面成本約3700元,其他土地是年前購入,不會低於市價,關於收購中新地產(563)仍待完成,而收購折讓達35.7%,平均計算,相信其土儲的價值,仍然高於賬面值。上實的基建項目如高速公路及水務,佔資產比重頗高,而且高速公路質素佳,收入佔上海交通流量一半,PB之低,是市場對地價可能下跌所形成。
地價若回落更有利
上實近年在重組,業績包括相當出售資產及業務收益,表面數字不能作準,尤其是今年將包括出售醫藥業務的利潤30億元,盈利將較高,顯得PE特低,不妨以其穩定性收益計算。基建業(3條高速公路及水務)盈利估計9億元,消費品盈利7億元(煙草、印務及包裝),租金貢獻1億元(包括酒店)及財務收益7億元(包括貸予恒盛地產(845)20億元回報18%及大量資金運用收益),估計今年盈利24億元,每股盈利2.22元,按近期股價低位28.95元計,PE約13倍,該等盈利較穩定,PE至少值15倍以上。
值得注意的,上述估計盈利,已不包括物業發展利潤在內,避免對銷售物業的心理影響,只計穩定性收益,而且可以持續,但並不認為銷售物業並無收益,只是明年收益可能較為反覆。
去年上實大致無淨負債,今年初完成出售醫藥業務後,淨現金約60億元,礙於房產市場的調控,暫無新發展,相信用於短期投資,但遲早用於業務投資,尤其是房地產,調控措施如使地價回落,對上實增購土儲有利,房產市場調控,或需時間消化,但長遠依然有利。
相信上實的28.95元已是低位,現已升至31.50元,按上述估計,PE14倍,PB1.22倍,仍然是偏低,而內房措施仍待明朗,表現仍將反覆,短期策略可候低吸納炒短線。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