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外資企業相繼發生工潮,原因多多,除了工人不滿報酬低,也與人文環境和輿論環境有關;甚至有輿論指,工潮與中共領導人近來高調張揚「要改變貧富差距過大」有關。外資今後進入中國大陸,不得不更加謹慎小心。
互聯網讓工人易表達訴求
內地專家認為,外企工人罷工多數是爭取待遇,意味30年來外商靠中國低廉勞力賺取更大利潤之夢不再。目前中國多數地方最低工資標準只有幾百元人民幣,即使是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也不過千多元,相對中國城市生活水準,明顯太低。
此外,七、八十年代的工人,多是從貧窮中走出成為工人的,他們多能吃苦耐勞。但新一代是在相對舒適的環境中長大,尤其是城市新一代,視野寬,有價值意識,對低報酬高強度的勞動,懂得向資方要求相應的報酬利益。
還有一個是輿論環境。早年資訊不暢,工業行動很難獲外界關注支持,但近年部份媒體相對開放,特別是互聯網發展,令資訊快速無阻傳遞成為可能。有輿論和外界關注,工人更容易表達訴求,進行罷工。
也有輿論認為,胡錦濤等中共領導人近來多番表示,要努力改變中國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這種均富觀點,或許也是工潮四起的原因之一。專家認為,隨着中國勞動力無限供給向有限供給轉變,企業停工、罷工可能會越來越多。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