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多用易焦慮 喫飯鎮情緒

一心多用易焦慮 喫飯鎮情緒

時代變了,如今樣樣產品都講多功能,人類生活和工作亦然,一樣要Multitasking。看新一代年輕人,讀書、上網、玩手機,分N個身應付;辦公室內,員工一樣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多個任務,精神科醫生和學者說,人腦結構根本無法同時應付多過一件事,多功能只會影響質素,如應付不來,長期受壓,隨時鬱出焦慮症。

記者:蔡俊業
攝影:梁細權
模特兒:Lowell@PureModels

【自由基】(FreeRadical)

又稱游離基或活性氧,擁有不成對電子的原子,每當身體遇上有害細菌或病毒時便會出現,將細菌和病毒殺死。但若體內自由基過量,會破壞周邊細胞膜健康,導致衰老,甚至癌症。

人無可能多工作業

電腦和手提電話的極速發展,令當今做學生個個都「日理萬機」:同一時間不只要溫習,還要用SMS跟朋友發短訊互聯、上網開MSN、更新facebook、發微博後順道看YouTube接收街外資訊,令父母對新一代的multitasking能力嘖嘖稱奇。這種高科技下的生活模式,表面上看是同一時間內做多項事情,可以慳更多時間,但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助理教授黃於唱說,「Multitasking根本沒有慳到時間!」何解?

■港大黃於唱教授

原來是跟人體大腦構造和適應能力有關,黃教授早前看過一本由美國作家DaveCrenshaw所寫的《TheMythofMultitasking》,當中說到人類天生以來只能當singleprocessor(單一處理),根本沒任何辦法令自己同時處理多項事情,這正是跟電腦多工作業的最大分別。「作者指好多人以為multitasking能做多咗嘢,其實只不過係持續轉換focus(焦點)而已,做嘢根本無快到,咁樣做最終都會影響質素,學生又好,職場又好,時間管理先係最重要。」精神科專科醫生方日旭亦認為,人根本不能做到multitasking,「世上邊度有周伯通同郭靖?!」他說,哪怕是老細開聲叫到,「都要有priority,做完一樣再做另一樣啦!」

■DaveCrenshaw在書中指人腦根本無法同時處理多種事情。

腦唔停要小心

學習上若長期專注力分散,最終會影響成績,套用在職場上亦然:當你要寫報告、聯絡客戶時,又要上網回應MSN、覆電話短訊,面對多重工作及事情也是一種壓力,不過未必所有人都覺得這樣是「難捱」,方日旭指,「大部份人都不能夠將專注力分得很仔細,可能同時間處理兩至三樣事情已經很吃力,但情況因人而異。」例如事事力求上進又好勝的人,面對這類老細「柯打」,可能較其他人處理得容易,「亦可能同遺傳有關,IQ高啲做嘢都會快手啲,應付壓力嘅方法都會唔同。」如果長期面對壓力,一般人會出現過勞情況。「若長時間解決唔到此問題,有可能會引起焦慮症。」咁嚴重?如何察覺自己已患此症?「長期瞓得唔好,個腦成日諗好多嘢,轉到停唔到,脾氣暴躁又或者經常擔心等,都係病徵。」
至於從中醫對身體機能角度出發,一個人假如要長期同時間應付不同工作,亦會鬱出病,註冊中醫師彭明慧稱,經常要同一時間multitasking的患者多為肝鬱氣滯型,「病人容易出現胸脇脹悶、煩躁不安,更嚴重的會出現月經失調、乳腺纖維瘤和胃酸倒流等症。」若工作、生活壓力導致長期體力透支,則會易出現脾虛多痰、水腫、大便軟爛、食慾不振和濕疹過敏等症狀。

■方日旭醫生

B雜提升記憶

不過,一個人若不幸患上焦慮症等情緒病,吸收足夠的營養素都可減輕病情。註冊營養師黃榮俊指,「如果長期缺乏維他命B雜,就會出現情緒波動、思考遲鈍同記性差。」所說的B雜主要指B1、B2及B6,對神經傳遞有代謝作用,「思考、記憶等全部都涉及腦神經運作溝通,它們之間的代謝能維持好的精神狀態。」所以經常用腦、面對壓力或緊張情緒的情況下,這幾種維生素的消耗量會特多,它們亦可透過出汗或排尿流失,「所以要日日補充,就好似維他命C一樣。」進食全穀類、奶類食物等都有助補充B雜。「因牛奶含色胺酸,能幫助身體製造血清素,令人放鬆心情。」方醫生亦指,血清素是治療焦慮症的其中一種藥物。此外,壓力亦會令B雜流失;有胃病的人,如胃潰瘍等更會削弱身體吸收維他命B的能力,加上身體不懂自行製造B雜,造成B雜長期不足。黃榮俊亦指,碳水化合物能轉化成葡萄糖,為腦細胞提供熱量,有助神經傳遞維持正常運作,例如粥、粉、麪、飯等都是不能不吃的。「葡萄適等葡萄糖飲品,喝後雖然能夠即時有效果,對長期運動後血糖過低的人最合適,但由於糖份過高,所以還是要多吃碳水化合物,令葡萄糖慢慢提升。」

■糙米有益又能提升記憶力。

中醫減壓食療
開心茶(甘參雙花茶)

作用:疏肝解鬱、舒緩緊張

材料:甘草1錢、花旗參1.5錢、玫瑰花2錢、綠萼梅2錢

方法:將材料倒進杯中,焗約15分鐘便可。

甘大麥百合茶

作用:寧神安心、減緩壓力

材料:甘草2錢、小麥1両、大棗4粒、百合3錢

方法:3碗水連材料煲30分鐘。

攝取食物營養素
1.B雜提升記憶

全穀類食物如紅米、糙米、大麥、黑麥及粿麥;豆類如小麥胚芽;豬肝及肉類

2.鎮靜、放鬆神經及肌肉

鈣質、鎂質食物如牛奶、芝士、乳酩、黃豆、香蕉、果仁、全麥包、全麥餅等

3.提供葡萄糖及維持神經傳遞

碳水化合物食物粥、粉、麪、飯

4.抗氧化,延緩衰老

維他命E食物如大豆、堅果類、杏仁、花生等

5.提升思考能力

含DHA食物如三文魚、沙甸魚及吞拿魚等

分心只因有回報

對於現今孩子溫習模式為何變成multitasking,即要讀書又發SMS又上facebook,方日旭說這跟互動性內容及豐富的畫面設計有關,但更重要是他們能從這些渠道當中得到即時回報。「大人會覺得班細路發SMS或傾MSN好無聊,但佢哋正需要呢一種reinforcement(強化)。」他指,讀書的回報無法短期成效,相反跟朋友在網上或用手機聯絡,可以得到回覆,回覆就是即時回報,令他們有滿足感,這亦解釋為何這麼多人愛打網上遊戲,「打SDGundamOnline,大概幾分鐘就會有reward,可能係網上儲值或限量版寶物。」不過發展下去就會變成癮,長此下去,只會削弱人際溝通能力,「用MSN或email溝通,係睇唔到對方嘅情緒,到長大後又點會識睇人眉頭眼額呢?」要令他們「脫癮」,方醫生認為可在現實中給他們新的「回報」,例如父母跟子女保持良好親子關係,「令佢哋覺得電話或者電腦唔係生活良伴,咁問題就會較易解決。」

■中學生常用手機與朋友聯絡,以得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