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經過上周二的大洗倉後,終於在周三到周五出現了一個較像樣的反彈,連續3天上升,合共升幅接近800點。在過去1個多月的持續跌市中,所有的反彈都是曇花一現,投資者根本是不可能有效地捉摸到。
不過,這幾天港股反彈卻是4月初跌市以來,首個可交易的反彈(Trade-ableRebound)。隨着外圍市況有所喘定,而更重要的是上證綜合指數在2600水平終於能夠扭轉頹勢,或許意味着全球股市的領導者,將從西方已發展國家再一次回歸到亞洲,尤其是內地A股。
港股後市應贏美股
不少投資者都記得,港股年初至今多番未能承接美股隔晚上升的優勢,經常性的高開幾百點,然後輾轉反覆向下,最終收市只是報升幾十點,甚至出現倒跌。實際上,港股已經大幅跑輸美股差不多10個月了。
但筆者相信,在短期的將來情況將會有所轉變,這主要是因為內地A股及港股在過去幾個月只是在窄幅中整固,但美股卻是像一支火箭般向上揚升。因此,美股下跌的空間亦相對為大。唯一擔心的是,在未來幾個月,如果港股真的跑贏美股,可能並不是由於港股上升的幅度比較大,而只是下跌的速度及力度上沒有美股般強。以往很多對冲基金往往都會買港股,同時沽空美股作為對冲,這策略在過去幾個月效用不大,甚至乎背道而馳,但在未來幾個月卻可能是比較合適的。
其實,很多對冲基金都非常重視長倉和短倉的比例,他們會因應市況而改變兩個倉位的比重。兩個倉位的總和為總持倉量,長倉減短倉為淨持倉量。如果看好後市的話,那當然長倉的比例增加會高於短倉(淨持倉量增加);相反,如果看淡大市的話,短倉的比例也相對的被提高(淨持倉量減少)。如果市況非常波動,最好的做法是把長倉和短倉都減少(總持倉量及淨持倉量皆減少)。
楊延德
中環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