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為七月書展做一個題目,問人「理想中的書店應該是什麼樣的?」說明可以天馬行空。
問到我,我想了一會,想不出什麼天馬行空的主意,就反問記者,為什麼就不能老老實實買書看書?
我心目中理想的書店,就是傳統的書店,在店裏可以買到我喜歡的書就行了。是不是很廢話?但實情不就是這樣嗎?
我知道這麼回答,記者交不了差,就說,這樣吧,我理想的書店裏,不是什麼書都有,而是有些書沒有。
記者問應該沒有哪些書?
我說,就是那些永遠放在當眼處的勵志書、投資書、企管書。我最怕看這些有「教育意義」的書,但每次進書店,第一眼一定看到這些書,成行成市,就像一大堆道理迎面飛來,撞得人鼻青眼腫,卻說是教你如何做人。
記者說,你不喜歡人家講道理?
我說活了幾十年,什麼道理不明白?還要人煞有介事來提點?這種東西,選幾篇放進中學課本,聊備一格就夠了,用不着汗牛充棟堆在書店裏霸佔空間。少了這些書,空出地方來,可以擺下許多有趣的書。對了,我的理想書店,就是有很多有趣的書。哪家書店有趣的書多,哪家就是我的理想書店。
理想是很個人的,不一定要別人認同。如果你喜歡勵志書、投資書、企管書,儘管把它們放進你的理想書店去,我不會笑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