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相信,富士康的一流客戶,要等到今天才猛然醒覺到代工廠中的四流人材一跳又一跳,是因為三流管理出了問題。不是說,這些從產品賺了七成利潤的良心企業,每年都有巡查賺取百分之三微利的代工廠,監控着有沒有血汗流出來,玷污了其品牌的人道光環?出事之後,才發出一片關注狀,那之前的監察,都是做給誰看的?
富士康首次出事早於07年,而直到今年才因為四個月內十二連跳,才令這成因眾多,牽涉廣泛的事件成為世界焦點。
在這個顛倒的世界,死人比生人值錢,這現象不限於從前的畫壇。如果富士康不以如此高效率鬧出人命,之前對廉價密集人力生產模式做過的深入研究,才不會重見天日,僱主才捨不得大開中門讓媒體走進現場,關注生人的死活。
如果這次事件,能把潛藏已久的隱患爆發出來,讓不能持續下去的生產模式,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得到改善,哪管就那麼一點點,活着的民工也要感激死去的人用生命去成全,讓他們以後活得更人模人樣,而不至物我兩忘。
據報導說,富士康的自殺撫恤金等於一個工人十年總收入,死人福利比生人優厚,這算是慈悲還是殘忍?
生人的價值,也往往靠死人抬舉。如果黃福榮在忘我中救人而沒有不幸喪生,然後繼續好端端地繼續做着一向在做的好事,他會在默默中偉大,還是照樣會成為今日另一種香港精神?一直有在內地做志願者的,又會不會開始受到廣泛注目與尊敬?
好人好事都要靠死人來彰顯,成為有價值的典範,難怪蟻民的生活,得賠上多幾條命來增值。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