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報紙娛樂版推出一張香港娛圈權力榜,一到一百位娛圈中人按身家及影響力出現在榜上,排名絕對分先後。初看,覺得好笑。再看,真的笑出聲來。
韓寒入選《時代》周刊影響世界200人的候選名單時否認自己擁有影響力。他這樣詮釋影響力:「在中國,影響力往往就是權力,那些翻雲覆雨手,那些讓你死,讓你活,讓你不死不活的人,他們才是真正有影響力的人。」不能以大陸國情來衡量香港現狀,但無可否認,影響力等於權力一說,在香港娛圈也是通用的。
娛圈人對香港人的影響力,小到明星的髮型、化妝、衣着、審美對觀眾的影響,從而擴展到對商品巿場的影響,大到娛樂產業製作者對觀眾的價值觀的影響。香港是個奇怪的地方,相對別的文化,民眾受娛樂產業的影響比別的地方的民眾更大。不久前,赫見娛樂版一條新聞:「柴九打低資訊」,原來,男主角叫柴九的一套電視劇成為收視之冠,把資訊類節目的收視拋在身後。
娛樂業於港人,不僅僅是娛樂,雖然,民眾抱着輕鬆一番、娛樂一番的心態去娛樂,但事實上,娛樂業潛移默化影響了民眾的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娛樂業成為一種滲透性的大眾文化,難怪報紙娛樂版用「權力」來定義娛圈人的成績。置身一個受娛樂業影響至深的城巿,也只好對着報紙發出怪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