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情通識課 - 陶傑

國情通識課 - 陶傑

開IT電子廠僱用四十萬工人,向美國人接訂單,轉介中國勞工裝配,是買辦企業。
賢如前特首董先生,不撈特首了,轉當什麼中美戰略關係委員會頭頭,為「中美關係作貢獻」,就是當買辦。中國人需要買辦階級,因為正處於文化和經濟殖民主義的偉大時期。自己沒有創意,洋人的一手貨,永遠要由高等華人當進出口的代理經紀。
富士康是很成功的買辦企業:美國蘋果出創作的大腦,買辦負責大陸的批文人脈關係,每件產品,毛利只有百分之三,但不要小看,密集生產,只有買辦能一吹哨子,從全國召集四十萬民工。
美國主子沒有這等本事,他也沒這樣的閒工夫。而且美國紐約的自由知識份子講人權,美國大老闆把生產線推給買辦來代理,壓榨人權,與自己無關。蘋果老闆不必與最底層的血污勞工對話,一切有二房東代勞,這就是經濟增長年年有百分之八的主要理由。
買辦的市場是怎樣承包的?以富士康為例,老闆是台灣大企業家,傾向國民黨,他擁護祖國統一,因政治理由,獲得土地和工廠的獎賞,香港企業家就沒這個「優勢」,因為香港早已「回歸」了,你沒有伸手要這要那的本錢。
工人十二連跳,都是九○後的小青年。他們來深圳打工,與上一代民工不同。老一輩的,從農村到大城市來賣力,省吃儉穿,儲了現金回鄉下買地蓋房子。但現在,農村的土地已經給別人圈掉了,他們本來就與土地沒有感情。離開了工廠,他們回去之後的處境更慘。這一代民工容易得抑鬱。
但商人來大陸開廠,就是為了「優惠」,我有責任付出成本為投資國的勞工做心理治療嗎?就是看中你不能罷工,不然我這個廠,就開在美國了,像英文說的,這是一場完美風暴。
香港的工聯會跟着抗議,別人可以抗議,左派工會沒這個資格,把人家郭老闆嚇跑了,統一大業受干擾,擔不起的。這個問題,往「深層次」刨挖下去,就敏感了。還是不要井水犯河水嘛,別多嘴,只管噤聲看,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