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五十而知天命。55歲的謝志峰,在知天命與耳順之間,每星期主持《城市論壇》。傳統主持只負責讓講者輪流發言,廣告時間叫停,節目夠鐘再講「多謝收睇,下次再見」便算交貨,但這幾個月,主持人的表現也成為賣點,轉變原因是他去年兩度在家中突然出現輕度中風,又大步「檻」過。
第一次事發在半夜3點,在家中打電腦時,右手突然不聽指揮,到第二天睡醒時面、手麻痹,穿衣扣鈕都不行,自行到伊利沙伯醫院看急症,證實腦部血管小中風,醫生處方薄血丸和降血壓藥,留院三天便出院;四個月後事故再發生,兩次出院後他如常「會行會走」,醫生只說「好彩早發現」。
健康突然兩次亮起紅燈,他的生活即時加入不少規條:定時服藥、不熬夜、切忌忽冷忽熱,還有戒吃肥膩食物及做運動兩項,他只能做到前者,許多美食一下子戒掉,「唔單止梅菜扣肉、連魚腩、雞髀都要戒,菜要用清水煮,叉燒包都唔敢食餡。」
訪問期間同事買來奶茶,因為淡奶含有脂肪,飲一杯也要計算吸收量。清淡飲食加上早睡早起,幾個月下來令他身形由大碼變中碼,腰圍減兩吋,「我以前叫『腩霸』,家啲西裝全部唔啱着。」講得興起還站起來展他的「纖」腰,但醫生要他做運動卻藉口沒有時間,試也不試便放棄。
怕死的人總多牽掛
血壓高需要長期服藥,但要因應個人狀況服藥。坊間同一種降血壓藥有多款由不同藥廠生產,有平有貴,出現副作用的程度亦有不同,他試過服一款降血壓藥,出現突然疲勞的副作用,「攰到要即刻搵張凳坐低,甚至要即刻瞓低,過15至30分鐘就會好啲。」後來他諮詢醫生換藥,之後副作用便消失。
加入長期病患者行列,女兒會像家長般督促他每晚10點半準時上床,本來愛看書看到半夜也戒掉。記者問他怕不怕死?「怕呀,好怕呀。」
怕死的人,總多牽掛。97年謝家舉家移民加拿大,當時8歲的長女在啟德機場候機室問他:「阿爸,我乜都唔驚,最驚係去到俾人歧視咋。」謝志峰當時心諗,「死啦呢鋪!細路可能未必頂得住。」他說當年帶着妻女一家三口到溫哥華,本以為自己工作有着落便無後顧之憂,怎知上機前一刻,女兒愷寧一句話,令他「心都噏埋」。
幸好女兒適應能力超強,在多倫多的學校上課短短三天,態度180度轉變,「原來呢度好過癮,簡直天堂嚟o架。」還嚷着把表哥表弟全部叫到當地一起讀書。
幾天的變化,謝志峰認為是西方教育才是真正因材施教,視乎學生資質讓其發展,「加拿大係學校將學生當做向顧客提供服務,香港就不論資質,學校總之要將學生變成A級貨色,B級、C級都唔掂。」
02年,謝志峰坐完移民監,決定舉家回流,家庭還多了一個新成員,小女兒思齊1歲了。幾乎樂不思蜀的長女回港入讀英基學校,後來成了10A狀元。幼女入讀傳統學校,「想佢多啲接觸主流文化。」但接着便重回他口中港式教育是「無限功課壓力,追逐突出成績」的境地,一家人經常要為孩子學業發愁。
思齊讀的是名校,老師都不錯,但學生照樣被壓得喘不過氣,「個女默書攞得50分,佢好辛苦,屋企人亦好辛苦。」學習令小孩變得,做家長的也是整天慌慌張張的陪溫習、陪默書,「父母成日擔心佢成績好唔好,家庭成員關係都唔慌會好。」
兩年後謝志峰還是讓小女兒轉到國際學校,雖然依舊有功課帶回家,在家裏看電視、打機的時間仍不多,「關鍵功課包括讀課外書,代替抄抄寫寫、死記硬背,唔再追求標準答案。」女兒的學習從此變成樂趣,放學回家便自顧翻起校方推介的課外書,看着看着便笑了起來;放假的早上,睡醒後她在床上又會先從書架取書翻看個多小時才吃早餐,作為小四學生已擁有一個兩呎闊、七格高放了不少書本的櫃子。
大讚國際學校教育
謝志峰大讚國際學校的教育方式,記者質疑是否盲目吹捧,「佢家主動學習,唔,放學返屋企開開心心講番今日學咗啲乜嘢……執到啦,求乜嘢啫!」學校再沒有高壓,家長着緊的心態沒變,「睇到細女寫錯字、讀錯音,我會即時出聲。」為營造普通話語境,他與太太與幼女常用普通話交談,假日親子活動是逛書店;至於已回到加拿大上大學三年級、開始過獨立生活的大女兒,鞭長莫及了。「喺佢學習同課外活動不分輕重,影響成績嗰時,叫佢注意吓,但點搞由佢決定。」作為家長,謝志峰認為滿足指數達有95分,「唯一係愁學費,否則會係101分。」
記者杜福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