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塞戰落幕,球迷依舊對懷特侯活的「踭頭」談論不休。對內線球員來說,打踭是必修課之一。筆者反對暴力,更試過被人打踭「爆缸」要縫針,但依舊認為籃球寸土必爭,踭頭只是其中一個保護自己的伎倆而已。
茅不茅只在一線之間,高手打踭,就如救火車的警號,開路為主而不會傷人;低手卻是踭頭亂舞,撞傷對手且無助入波。不似現今籃球員深受保護,八、九十年代的季後賽絕對容許「合法暴力」。從「BadBoys」的林比亞(BillLaimbeer)、「踭王」莫湯保、「霸王踭」馬龍及「拚命三郎」莫寧,有那個不是以超技術鎮守籃底?
林比亞跑不快跳不高,卻助活塞於89、90年球季兩奪總冠軍,靠的就是一個字──茅。無論插水、推撞及出踭,林比亞的劣行罄竹難書,但他卻以此嚇怕敵人,令對手不敢輕易踏入禁區半步。
馬龍踭下「亡魂」更多,包括重擊上籃的湯馬士,令後者左眼要縫上40針(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bM-Y4UoiAY)
,又試過打到尼殊甩牙,甚至一踭打暈大衛羅賓遜。「郵差」踭踭有力,卻無損他生涯攻入史上第2多的36,928分,入選名人堂的成就。
至於佐治城大學的師兄弟莫湯保和莫寧,也是以踭成名,前者搶完籃板後揮動手臂,半呎之內無人敢進。莫寧更離譜,97年東岸決賽,他效力的熱火面對公牛,居然在柏賓上籃時一踭鋤落其額頭,令柏賓頭上起「瘤」,佐敦亦嬲得在翌仗拒絕與莫寧握手。雙「莫」生涯踭頭亂舞,高掛球衣後卻人人稱道。
內線那個不開踭?只要不是故意「收人檔」,其實只是球賽一部份。懷特侯活被稱為「TheMostDominantElbow」,我看仍情有可原;反而罰球不濟,進攻技巧貧乏,危急關頭束手無策,才應被球迷群起攻之。
文:仙道彬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