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書店,不同心情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不同書店,不同心情 - 張灼祥(拔萃男書院校長)

也許我們遲了幾年才到此書吧一遊。看過田原、西海固寫《書店之美》,說深圳有這麼一間書店,既可喝酒,又可喝咖啡,吃小點,當然還可看書,買書。
到福田區書城某角落找到書吧,與書中圖片介紹有點不同,到來時仍未入夜,不是喝酒時候,午後陽光耀眼,書店陳設顯得有點破舊了。擺放舊書一角雜亂無章,書店負責人說這是順應到來尋書者的興致,可在舊書堆中尋寶,才有樂趣可言。走了一轉,沒有什麼發現,祇覺得擺放的舊書沒甚驚喜,倒是一套取價四千八的線裝《紅樓夢》,賣相不錯,卻沒擁有意欲。類似的舊版本,北京、上海多的是,而價錢便宜多了。
在一個密室似的書房坐下來,翻看到此一遊的文化人題字,包括「讀吧,這是一個新的空間,在此之前你沒有領略過」,「這是讀書人的聖地,也是我的夢回之地」,「尚茶咖啡伴佳釀,書中如玉意中尋」,「書為友」,「情人夢中圖」。儘都是溢美之詞,卻是與眼前所見的景象有所不同。也許,晚間到此喝酒,會是另一景象,氣氛會是熱鬧的。來此喝酒,不一定要看書,就像南丫島一間小小的餐室,說是愛書人的餐室,裡面書是點綴,吃才是正經活動。
這間書吧賣的主要可能是紅酒、白酒、烈酒,而不是古典書籍,舊書。這裡不會如美國作家埃斯特爾.埃利斯(EstelleEllis)所寫的《坐擁書城》(AtHomewithBooks),安坐家中,愛書人擁有自己的書房,不是為了炫耀,是要在書叢中享受閱讀的樂趣,這也不是書痴,書人鍾芳玲所寫的《書店風景》,展示世界各地有名氣書店的特色。這裡書種不夠,陳列出來的書乏善可陳,可喝的紅酒比書品種還要多,是不是有點本末倒置呢。
書店負責人問:「是不是有點失望了。」
我的回應:「是的。」
離去時,沒有逛其他書店一貫習慣,買一本書離去,是沒有什麼好買。
也許書吧剛開始營業時,這裡有新氣象,既可看書,又可品紅的宏大理念,書與酒結合,不是醉眼看人生,是帶點醉意閱讀,樂趣無窮。當年題字的文化人,還有來麼,還是題過字,算到此一遊,不用再來了。
還是在北京798藝術村的書店來得有風格,書店設有咖啡角,既可吃三文治,又可聽音樂,到書店的那一個下午,書店內播放蒙古歌手黛青塔娜的《寂靜的天空》,有空靈韻味的歌聲在店內響起,書店內看書的人聽得舒服,看起書來更有悠閒感覺。在那裡,找到王小波與李銀河合著的《愛你就像愛生命》,沒想到王小波小說寫得出色,情書寫得更動人,他不是為了寫而寫,是因為愛,寫出心底話來,隔了那麼多年才看,還可感受到當年他給李銀河寫信,是怎樣的一種激蕩心情。再看李銀河2004年寫的序,說翻看王小波的情書,「只覺得倏忽之間,陰陽兩隔,人生真是一件殘酷的事。既然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和短暫,上帝為什麼要讓它存在?」
在這麼的一間書店,聽《寂靜的天空》,看《愛你就像愛生命》,合適不過。
晚上到北京「世貿天階」的一間書店看看,看到另一番景象,又有另一種體會,儘管眼前的書店與田原在《書店之美》的介紹有點出入,那仍是一間有個性的書店,在那裡找到一些具特色的書。站在那裡看理查德.耶茨(RichardYates)的《十一種孤獨》(ElevenKindsofLoneliness)。
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總可找到好的書店,看到好的書,旅途那會孤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