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基金+定期壽險勝儲蓄壽險

債券基金+定期壽險勝儲蓄壽險

儲蓄壽險既有人壽保障,又有儲蓄成份,但部份所謂現金價值,只是預計而非保證,提早贖回更要蝕本。理財專家表示,該類產品非零風險,建議可投資同屬低風險債券基金,並配合定期壽險,提高回報及人壽保額。

一般的儲蓄壽險,中銀、創興及中信銀行國際均有提供,但計劃條款及回報有不同。以30歲男士為例,一筆過購買10萬元、保障期5年的壽險,3份保單的基本壽險保額與投入金額相同,但按年有所增加,如創興首兩年的身故賠償,保證可得已繳保費,即10萬元,其後增至10.24萬元,為保費102%(表1)。

中途斷保或會蝕本

5年後保單期滿,預期現金價值以中銀最高,可獲11.88萬元,扣除10萬元本金,多收1.88萬元,年回報3.51%。不過現金價值包括保證及非保證,視乎紅利派息,而保單上的預設利率只參考過往紀錄,故比較回報,應以保證金額為主。
雖然創興及中信銀行國際的現金價值與中銀相若,惟保證金額均不足11萬元。中信銀行國際的現金價值為11.69萬元,年回報3.18%,但若期滿只得10.38萬元保證金額,年回報降至0.74%,為三者中最少。
回報有保證,但期內資金被鎖死,如中途斷保,甚至會蝕本。若1年後斷保,各計劃均不可悉數取回本金,以中信銀行國際最少,僅可取回5.19萬元,即本金約52%。中銀及創興較「手鬆」,分別可取回7.21萬及8.13萬元。
假設將10萬元投保定期壽險及購買債券基金,先扣除5年保費共3600元,餘款9.64萬元投資債券基金。若債券基金年回報12%,5年可獲17萬元,期內人壽保障亦較儲蓄壽險高,但要承擔較高風險,因基金價格較波動。

保障、投資宜分開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羅金祥提醒,大部份銀行擔任分銷角色,投保前宜先了解承保商的信譽及信貸評級,以評估是否「靠得住」。
他亦建議將保障及投資分開,以求獲得更大保額及爭取較高回報。保障部份可以定期壽險代替,由於沒有儲蓄成份,故定期壽險保費較平,保額較高。
以中銀定期壽險為例,30歲男性買最低投保額40萬元,保障期為5年,每年保費只需720元。

投資建議:攻新興市場回報優厚

羅金祥指出,承保商一般會將保費購買高投資級別的債券,其實投保人大可自行購買債券基金,「由於基金投資多種債券,有助分散風險,可考慮購買投資於國家級債券的新興市場債券基金,一來穩陣,二來回報較優厚,可達6至10厘(表2)。」

好市亦不大增紅利

根據晨星(亞洲)資料,鄧普頓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過去5年平均回報12.29%,為新興市場債券基金類別中表現最好,投資多國國債,如韓國、巴西及印度等,另亦有國營企業如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
CFP認可財務策劃師陳家慶表示,保險公司為保持每年有息派,市況好時不會將紅利大幅提高,反而將分紅存起來,以備市況逆轉時維持平穩派息,使投保人有一定收入。他指短期的儲蓄保險適合需要儲蓄達成短期目標,例如儲錢進修及結婚,但對高風險投資有戒心,只追求回報高於銀行存款利息的人士。至於參加較長年期計劃的投保者,則多為退休籌謀,或是為子女準備教育基金。

印度等新興市場債券基金表現不俗。 資料圖片

理財疑難專家幫你

如果你在理財路上有任何疑難,歡迎寫信來,並附上聯絡電話,理財版會幫你安排與理財專家面談,免費為你度身訂做投資組合。
傳真:23703886;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郵寄:將軍澳工業邨駿盈街八號《蘋果日報》二樓理財版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