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戲道:梁小龍、陳觀泰打出青春

電戲道:梁小龍、陳觀泰打出青春

《打擂台》以功夫掛帥,卻有反智的構思。講打講殺來自年過半百的梁小龍、陳觀泰、陳惠敏、泰迪羅賓等一班演員。但二人導演組合郭子健、鄭思傑卻硬說這是部青春到不能的勵志電影,
似乎決心擺下擂台挑戰觀眾的極限。但單是小龍哥心中那團足以燎原的火,
就知道青春不是單靠表面,勵志也不是年輕人獨家。撰文:何永寧、魯萍

對於80後的年輕人來說,65歲的陳觀泰及58歲的梁小龍未必人人認識,前者唯一印象可能是《殺人犯》中被推落樓、昏迷不醒的老差骨;後者印象較深,都只停留在周星馳電影《功夫》中殺氣騰騰的火雲邪神。但對60、70後的中年人來講,對他們的名作可以話如數家珍。

「上得台就要贏」

當年練就一身大聖劈掛功夫的泰哥,在69年橫掃全東南亞國術擂台大賽勇奪冠軍,被他KO的對手不計其數,之後加入影圈所拍的《馬永貞》、《大哥成》和《成記茶樓》等功夫電影已被奉為經典。梁小龍更不用講,當年亞視年代將陳真一角演活儼如代言人,程度一如今日甄子丹演葉問,走紅省、港、澳,不但幕前好打,街頭爛仔交更有一打十五的不敗記錄。
當然俱往矣,不過《打擂台》中夕陽遲暮守候昏迷不醒師傅及拳館的師兄弟角色,正正是他們的現實寫照,梁小龍日前首先發言:「戲裏面我嘅性格同現實好似,好勇鬥狠由始至終都好希望喺擂台上打一場。我戲裏面有一句格言,亦係我嘅座右銘『唔打唔會輸,上得台就一定要贏』。想講嘅贏未必真係打低對手,贏嘅係心態,到咗我呢個年紀仲有個心上擂台面對挑戰嘅決心。」
今時今日的梁小龍仍然打着電影這個擂台,可見他心中那團火仍然燒得很熱,他說:「世人眼光好膚淺,見你衣着唔光鮮就睇你唔起。你唔好理我年紀,總之我話你聽今日請我拍戲都係超值,同我合作完嘅武師,個個都拍住手送我出片場,老闆買埋頭等機票請我返香港。」

梁小龍自詡保持超過150場街頭爛仔戰不敗紀錄。

緬懷師徒情義

比較沉默的泰哥亦說:「導演同我講呢部係青春片,佢話青春係一種狀態,唔係年紀。總之你唔計得失成敗,努力博盡一分去做一樣人哋認為無意義同蠢嘅事就係青春。」勵志的地方在片中講得明白,就是不會放棄一樣自己覺得對的事情,不論年紀、不問身世、不計成敗去完成目標,正正是青春的體現,所不同的是後生讓你有更多時間去奢侈,陳觀泰認同這種說法:「所以我好珍惜同享受家每一部電影,每次都當最後一部去演。」
除了勵志,片中還談及人生觀,單是泰迪羅賓這位師傅跟兩位徒弟情如父子的關係,現在可算是碩果僅存。到目前為止,梁小龍仍有開班授徒,對這方面體會較深,他說:「以前後生收嘅係學生,係一買一賣嘅關係。家陣收嘅係徒弟,關係好密切,似父子,除咗武功仲會教佢哋做人道理。戲裏面講嘅師徒今日已經好難搵到,我覺得時代越進步,人嘅關係越疏離。以前嘅社會真係本住『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今日你隔籬屋姓乜你都未必知,成日左防右防。」所以兩人對片中的師徒情義感覺特別窩心。

陳觀泰腰圍由當年30吋脹至34吋,體重增加了近40磅,狀態無復當年。


《成記茶樓》中的陳觀泰正值壯年,好打程度跟今日的甄子丹不遑多讓。劇照

解構必勝元素

自言香港打交最多,保持超過150場街頭爛仔戰不敗的梁小龍,自小已習各家武術,最後獨修詠春及空手道,皆因覺得這兩門武術最科學:「詠春教你打直線,因為直線係最快。空手道就更加科學,教你點樣發揮體內潛能。」
小龍又謂武術沒有必勝,只有拳怕少壯,他說:「我未輸過係因為夠大膽、唔怕痛捱得打、體力好。我講嘅係街頭爛仔交,唔係武術比賽同表演。點解泰仔咁好打,佢哋打輸冇飯食o架,你話有錢人同窮人邊個好打。」

小龍話泰國拳手因為打輸會無飯食所以好打,原來食飯真的緊要過分勝負。

梁小龍當年演霍元甲弟子陳真一角紅遍省、港、澳,好打形象深入民心。劇照

故事簡介:羅新門拳拳到肉

阿成(陳觀泰飾)為破舊羅記茶樓掌櫃、阿淳(梁小龍飾)為廚,皆年過半百,二人守候昏迷30年的師傅羅新(泰迪羅賓飾)蘇醒。但光陰磨蝕兩師兄弟的鬥志與武功,阿成鐵手已廢,阿淳一腳已殘,一度叱咤武術界的「羅新門」變成街坊聚腳的酒樓。

地產公司信差梁竟祥(黃又南飾)被派往茶樓收樓期間,被惡霸欺凌,為路過的淳出手相救,令祥燃起學武鬥心欲拜淳為師,誤打誤撞間令昏睡30年的羅新奇蹟蘇醒。醒來的羅新記憶錯亂恍如老頑童,把祥誤認作徒弟,成、淳二人反淪為徒孫。剛巧業主叢生猛(歐陽靖飾)所屬的武館舉行自由搏擊比賽,他欲借比武之名挑戰羅新門來收回茶樓,令淳等為尊嚴再次握起拳頭而戰。

《打擂台》上映日期6月3日

郭子健、鄭思傑 自認契弟博一鋪

《打擂台》演員無疑是夢幻組合,梁小龍、陳惠敏、陳觀泰等,都是獨當一面的武打巨星,大前提是電影至少要早拍30年。是不少圈中人對兩位《打》片導演郭子健、鄭思傑的告誡。對於上述忠告,兩人只是打個哈哈就蒙混過去,鄭思傑日前說:「呢套絕對係商業片,只不過你覺得演員方面未係最吸引到觀眾嗰班,但都有人聽到cast之後好興奮話咁古怪一定要睇,因為70、80年代呢班人真係好打到街知巷聞,仲周圍撩交打。」

畀機會老馬發火

郭子健又開始發言說:「如果30年前拍呢部片,感覺就好似今時今日拍《十月圍城》加《投名狀》咁,啲人覺得拍嘅人如果唔係張徹、楚原都會係吳宇森,點會係我哋呢兩個契弟。」郭、鄭兩位導演表示電影構思源於啟蒙老師之一的泰迪羅賓,鄭思傑說:「同郭子健讀完導演會編劇班,之後成日上泰迪嘅studio度劇本,佢周時同班老band友喺度夾band,咪睇佢嘅年紀有番咁上下,嗰團火好多後生仔都不如。」

導演郭子健(左)和鄭思傑堅稱《打擂台》是青春片,雖然主角大都年過半百。攝影:仇志德

票房聽天由命

片中梁小龍有一句座右銘「唔打唔會輸,上得台就一定要贏」,郭子健說:「啲人成日話電影圈青黃不接,已經冇人才。但我覺得作為觀眾,有冇人嘗試畀個舞台呢班仍然好出色嘅演員,將最好嘅發揮出嚟。我想話畀佢哋知,其實係有選擇,係佢哋唔去揀。」
擂台擺開被指過份大膽,他們又有另番體會,鄭思傑說:「部部戲都係博,《十月圍城》同《投名狀》唔係博呀,根本做電影就係一場賭博,比劉德華同甄子丹你都係博,博法唔同。不過今次真係要多謝劉德華,唔係佢投資都拍唔成部戲,套戲拍得出等如我哋上咗台,我哋已經係贏家,輸贏票房點就要睇天命。」
採訪:何永寧

《打》片投資者劉德華(右)對扶助新晉導演不遺餘力。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