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上旬,河南商丘五十七歲「釋囚」趙作海寃案轟動一時。趙無辜被控「故意殺人罪」,遭酷刑及爆竹炸頭逼供,毒打四十四天後認罪被判死緩,妻離子散受盡屈辱。近日那「死者」趙振裳回鄉養病方平反。他無罪釋放獲政府公帑賠償人民幣六十五萬。痛苦的十一年卻無從彌補。
我一直關注此案進展:─
(一)當年在水井中被挖掘出來的無頭碎屍,死者是誰?失蹤了十一年也沒人知?
(二)趙振裳離鄉逃亡,是與趙作海爭奪情婦砍了他一刀的,如今是否應被控「故意傷人罪」?
(三)兩位老趙有涉風化案嗎?當年那名情婦怎麼面對?
(四)寃案責任人包括公安、刑偵、檢察、法律各機構相關人等之下場?抑不了了之?
跟進之餘,對「商丘」印象忽也浮現。雖然我們到河南旅行,都是開封、鄭州、洛陽(九朝古都、龍門石窟、牡丹展)這些,不過商丘也有五千年歷史,是孔子祖籍,也是莊子和花木蘭的故里。明永樂年間稱朱集,是物資集散地和商人、商品、商文化「三商」之源。今日看來雖貧瘠落後,但曾文化燦爛地位崇高。全國充斥寃假錯案,它也出若干樁,亦算古城之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