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汗散熱 過量昏迷

流汗散熱 過量昏迷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連續幾天放晴,又是做戶外運動排汗的好日子。流汗不但可以調節體溫外,更能幫身體排出代謝廢物,令身體更健康。不過出汗還出汗,也要注意排汗量,因為在中醫角度,過量排汗有機會導致昏迷,嚴重的更有機會引起心臟問題。

記者:王震遠
攝影:周旭文、譚盈傑
模特兒:Lilam@Zmodel

【肉毒桿菌蛋白】(BotulinumToxin)

肉毒桿菌蛋白是從肉毒桿菌分泌出來的蛋白質,經科學提煉後可用來醫治肌肉痙攣、皺紋和多汗症。肉毒桿菌蛋白能夠影響神經線末端,中斷分泌信號,阻止排汗。

陽+陰=汗

熱天流汗,是最正常不過的生理反應,從中醫角度看,汗的形成也有一套理論,「中醫說陽加陰等於汗,陽就即是能量,陰即是身體內的水份,因動力產生而推動了能量,例如一個人在跑步,產生熱力會令身體排出陰液,由毛孔排出來的就叫做汗。」中醫師黃潤波說。人體受熱時會自動排汗,不過有些病情況就跟溫度無關,「正常的流汗情況我們不作討論,從病理上看流汗,可以分自汗和盜汗兩種。有自汗的人,稍為郁動就會流很多汗,又或者在同一運動量下,流汗比正常人多。盜汗(俗稱流淡汗)就有如其名字,偷偷的流汗,最大特點是在睡覺時經常流汗,醒了就沒有汗出。」

■夜間睡時出汗,且心煩難睡,便是盜汗症狀。

排汗治便秘

流汗有時也可成為治病方法,「中醫有治病八法,其中的汗法,就是要以出汗去治病,例如有人大便不好,就要令他們排汗,因為我們相信肺和大腸是有關係,發汗可令肺部疏泄,刺激大腸,另外,有人小便不利也會以發汗來處理。」發汗可治病,但如流得太多分分鐘引發其他病情,「流汗多少按體質來定,一定以適度為主,我們通常要病人微微出汗就可。當人身體出汗過多就會影響心臟肌力,中醫說『汗為心之液』,流汗過多會損心氣,會令心臟出問題;也有一句『汗出亡陽』,出汗多會令身體的陰液不足,令陰陽不平衝,導致身體出毛病,急性的會昏迷,慢性的會產生一系列的心臟疾病。」

手汗腳汗有遺傳

汗的功能是排出身體的水份來調節體溫,但原來人類的汗也另有用途,「人類的汗腺分兩種,一種分佈在腋下和下身,在動物學上是用汗味來吸引異性,但對人類是沒用。另一種分佈全身,用來控制體溫,遇到很熱的情況就會出汗降體溫。」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陳衍里醫生續說,「不過有時也會不正常的出汗,例如發高燒等病態都會出汗,其他原因如病毒和癌症都會。有情況是局部出汗,常見在手板和腳板,與遺傳基因有關,因神經線特別活躍。亦會有後天引起,如荷爾蒙不正常都會導致排汗。」怎樣才算過量排汗?「當你流汗時覺得不舒服或有頭暈感覺,便是過量排汗,就要立即用方法把體溫降低。」有時排汗會造成尷尬問題,也有機會轉化成病,「女士腋下經常出汗會很尷尬,有人會有臭狐,因細菌滋生多了,令汗特別臭。手汗多的人跟人握手會尷尬,或會影響工作;有腳汗的人更有機會被真菌感染,易患腳癬。」

陳衍里醫生

肉毒桿菌蛋白止汗

出汗以後經常成身臭味,相當難聞,但原來汗本無罪,兇手另有其物,「汗臭是因為有細菌,另外,食蒜頭都會從汗散發味道,令汗有蒜頭味。」汗臭很惹人惱,所以不少人都愛噴止汗劑,傳聞說會對身體有害,陳醫生就否定了這個說法,「止汗劑的物質會令角質層在48小時內增厚,封閉汗腺管,減少出汗。不過只是部份位置止汗,不可能是全身;加上用了止汗劑亦不是完全止汗,所以對身體沒有影響。」出汗過多會構成影響,但一樣有醫治方法,「飲食方面食少一點蒜頭會有幫助,塗一點抗生素在腋下亦可減少細菌感染。還可注射肉毒桿菌蛋白到神經線,吸收蛋白質,影響汗腺反應,令它不排汗。」

■排汗環境要適當,歐陽英傑醫生建議可在空曠地方跑步。

■古巨基以天生手汗多聞名,可能跟遺傳有關。

■有腳汗的人易有機會患腳癬。

■吃過蒜頭,汗水中會帶有蒜味,令汗味更臭。

■止汗劑的物質會令角質層在48小時內增厚,封閉汗腺管。

降溫措施

究竟人一天的排汗量有多少?醫生說每人的排汗量不同,難以計算,但排汗過量見頭暈就要立即做些降溫措施。

1.停止任何活動;
2.在陰凉地方卧下;
3.飲水以補充水份;
4.緊急時不妨用凍水照頭淋。

焗桑拿流汗唔健康

香港夏天越來越熱,相信不少人都情願留在冷氣地方,懶得外出出汗,有人說長期不出汗會對身體有害,家庭醫生歐陽英傑(Jeff)就指沒這回事,「流汗是用來調節體溫,只要熱時就會自動排汗,其水蒸作用較易帶走水份。其實身體會有平衡機制,有些人很久不排汗都沒問題,對身體沒有影響。」汗的主要成份是水和鹽,會幫助身體排出廢物,「汗之中含有代謝廢物,還有尿素,所以當汗排出時會一同排毒,不過和尿液相比只是佔少數,屬幫助性質。適當流汗都會令身體健康,但要注意平衡,太熱不流汗或會中暑,流得太多亦會失去過多水份。」

家庭醫生歐陽英傑

唔抹汗可患汗癬

想出一身汗,地點的選擇也很重要,「流汗的環境要適當,做運動的地方不能太焗,高溫瑜伽和焗桑拿等又熱又焗的環境就不太健康,因為一定要空氣流通,流汗才有助散熱。」大量流失水份,當然要及時補充,「出汗過多會血液濃縮,所以要及時補充水份,有人會飲水,有人會飲含電解質的飲品,兩者都可以,還可以補充鹽份,不過大部份香港人永遠吸收過量。」人體全身約有200,250萬個汗腺,分佈全身,通常在前胸、腋下和背部最密集,也有人在手板和腳板較多,流汗過後,最好盡快抹走汗水,因為汗水是細菌溫床,「汗水含尿素,細菌會把尿素分解成食物,所以很易滋生細菌而發出臭味,所以應盡快抹走它,如感染了細菌便可令皮膚潰爛,含膿起瘡,甚至患上汗癬。」

■含電解質的飲品可補充水份、電解質和熱量。

■高溫瑜伽和焗桑拿的環境又熱又焗,不是理想排汗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