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降低病人輪候內視鏡檢查服務時間及減低不必要開刀檢查情況,博愛醫院去年底加建內視鏡中心,負責處理新界西聯網所有門診內視鏡個案,並引入多種新式內視鏡。院方指採用新式內視鏡檢查腫瘤擴散程度、小腸出血診斷率等的準確度都提升至八成以上,使病人接受更佳的治療方案。
記者:梁德倫
博愛醫院去年新建內視鏡中心,為新界西聯網病人提供所有門診內視鏡服務,包括胃鏡、結腸鏡及氣管鏡等,每年約處理6,000宗個案。新中心引入介入性超聲波內視鏡、超聲波氣管鏡、膠囊小腸內窺鏡及氣囊小腸內窺鏡等,是全港少數內視鏡種類齊全的公立醫院。
避免不必要開刀
該院內科及老人科副顧問醫生黎兆榮表示,新引入的內視鏡能提升檢查各種疾病的準確率,幫助診斷癌症腫瘤避免施行不必要的手術;更可深入小腸進行檢查。他指出,以超聲波內視鏡檢查為例,利用附有微型高頻超聲波探頭及電子鏡頭的軟管,由食道進入胃及十二指腸,即時察看腸內壁組織有否異常,甚至可抽取活組織化驗。
內視鏡中心主要可檢查腹腔、肺部及肝膽等部位,準確率較過往提升兩、三成以上。黎兆榮稱,過往檢查腫瘤擴散程度以電腦掃描為主,準確率約六成,但採用超聲波內視鏡後則最高可達95%,淋巴結擴散準確率也高達八成。以往判斷小腸出血的診斷率低於三成,但現時結合膠囊小腸內窺鏡及氣囊小腸內窺鏡後,準確率可高達七至八成,「家病人可以避免原本唔使開刀但開咗刀檢查做手術嘅不必要情況,亦可以幫佢哋安排更好嘅治療方案」。
今年65歲的鄺先生早前腹痛難忍,經常嘔吐及神志不清,經數次檢查後發現患胰臟假性囊胞,胰臟與胃壁之間長出一個容量達一公升之多、直徑長11厘米的含膿囊腫。黎兆榮指這種個案以往需開刀切除,但由於鄺先生患糖尿身體較差易受感染,故採用超聲波內視鏡進行微創手術,以內視鏡穿過胃壁將囊腫刺穿引流膿液出體外。鄺先生憶述指整個過程都不會感到痛楚,「瞓完一覺醒番就無事」。由於創口較細小,他住院個多月後便可出院,現時已完全康復。
博愛醫院內視鏡中心成立後,現時已使用新設備處理逾300宗內視鏡個案,縮短病人輪候時間至只需一至兩周,胃鏡輪候時間由過往4個月減至個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