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泛民與北京接觸的戒條 - 張華

探針:泛民與北京接觸的戒條 - 張華

中辦聯副主任李剛,破天荒在中聯辦大樓內會見何俊仁、劉慧卿及張文光三位民主黨高層,討論香港政改方案。這不僅是民主黨成立十六年,首度與中方官員正式會面,也是「六四」後,北京首次與香港民主派公開接觸。究竟這是北京向港人及香港民主派伸出的和解橄欖枝,還是為求通過政改方案而耍的權宜手段呢?
當然,第一次會面,雙方戒懼戒慎,疑心非常重,既要摸清對方底線及叫價,也要穩守自己立場,更不能講得太多。君不見中美及國共的破冰會談,都是在謹慎、凝重的氣氛下開始,增加接觸後才建立互信。因此,北京與民主黨的首次接觸,沒有成果是正常的。問題是,雙方還會繼續面談嗎?
對話、接觸本是好事,減少不必要誤會,令北京更了解香港民情。不過,北京又是個可怕對手,弄不好,民主黨出師未捷,還沒替香港爭取多少民主,已被統戰掉,或被香港選民唾棄!歷史上,不知有多少人「葬身」在中共統一戰線上,且他們的政治實力、議價能力,比香港民主黨強千百倍。
一九四九年六月,中共軍隊勢如破竹,已掌握大半個中國,建立政權指日可待。但中共為凝聚民意,以示無意一黨獨裁,向中間勢力、民主黨派及社會賢達發出邀請,到北平共商國是,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攜手建立聯合政府。當時毛澤東兩度修書,邀請上海的「國母」宋慶齡到北平參加政協,「至祈先生命駕北來,參加此一人民歷史偉大的事業,並對於如何建設新中國予以指導」,態度何等謙恭!毛澤東、周恩來親到火車站迎候,並選她為首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不過,毛澤東大權在握後,宋慶齡對國家大事再也不能置喙,文革期間,她連父母墓園也保不住。除宋慶齡,著名民主派領袖黃炎培、章伯鈞、羅隆基、章乃器、邵力子還擔任副總理。但八年後的「反右運動」,他們若還活着,幾全遭打倒。
這就是中共的統戰手段!他們非常務實,且手法靈活,態度善變;需要你時,會把身段放得很低,應允你的條件時更會面露難色,以示要擺平很多困難才能作出讓步;待你慢慢踏進圈套,才翻臉反口。強如宋慶齡等人,皆被這種手段「絞殺」,更何況香港民主黨呢?因此,民主黨不僅要如實向市民交代,以透明對抗黑箱,以民意抗衡威嚇,以使命抵擋誘惑,這樣或可苟延殘喘,否則難逃中共五指山!
謹希望這是北京跟香港人和解的第一步,而非統戰手段,則香港之福、中國之幸!

張華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