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蘋果公司與微軟爭雄30多年,雙方實力懸殊,1998年當蘋果陷入財困,微軟創辦人蓋茨(BillGates)看扁再次入主蘋果救亡的喬布斯(SteveJobs):「他知道他贏不了(微軟)。」但這場角力終於到了分高下時候,蘋果市值前天(周三)超越微軟,成為全球最大科技公司。蘋果憑不斷推出創新至潮產品大翻身,戰勝抱殘守缺的軟件霸主。
蘋果前天收市市值2,260億美元(17,628億港元),壓過微軟的2,194億美元(17,113億港元),亦成美國第二最大市值公司,僅次於埃克森美孚。但微軟行政總裁鮑爾默(SteveBallmer)強調這是一場持久遊戲,「我將會令公司盈利大增,沒科技公司像我們那樣賺錢」。
曾瀕破產求微軟注資
蘋果上次市值超過微軟是1989年12月19日的事,之後因蘋果策略錯誤,令1990年代成了微軟天下,全球逾九成個人電腦使用微軟作業系統,蘋果在97年更要乞求微軟投資1.5億美元(11.7億港元),才免於破產。在2000年科網泡沫高峯期,微軟市值達5,560億美元(43,368億港元),是蘋果的35倍。
喬布斯97年回巢救亡,令蘋果起死回生。麻省理工學院商科教授庫蘇馬諾解釋,蘋果當時在Mac機對微軟PC的桌上電腦爭霸戰認輸,但喬布斯知道科技業的發展重心,正轉向流動裝置。一體化的iMac電腦98年推出,再度擦亮蘋果的招牌。但真正改寫這場爭霸戰的轉捩點是2001年,當蘋果推出高容量、操作易、外形簡約有型的音樂播放器iPod,配合iTunes網上賣歌,短短六年間賣出1億部,iTunes也在五年內賣了50億首歌。2007年的iPhone手機和今年的iPad平板電腦,繼續領導潮流,賣應用程式也成蘋果新財源。
微軟老套 慢人一步
蘋果成功轉型,令公司股價十年間大升逾十倍,相反微軟仍靠視窗作業系統和Office軟件食糊,進軍科技產品新熱點永遠遲人一步,近十年股價在25美元停滯不前。消費者亦有同感,波蒂略過去一直用PC,五年前轉用Mac機後永不回頭。他指微軟產品形象老套,「微軟抄襲競爭者和出平庸產品的舊策略,最終傷害了自己。」
美國《洛杉磯時報》/加拿大《環球郵報》
步微軟後塵 蘋果面臨反壟斷調查
蘋果取代微軟,登上全球市值最大科技公司寶座的同時,因銷售手法有打壓對手之嫌,正被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盯緊,隨時步微軟在1990年代的後塵,面臨反壟斷調查。
蘋果透過iTunes賣數碼歌曲、電視劇集、電影和iPhone的應用程式,令蘋果控制了美國69%網上數碼內容和網上音樂銷售市場,亞馬遜(Amazon)只佔8%網上音樂銷售市場。亞馬遜今年3月欲跟多家唱片公司合作,尋求獨家銷售新歌,但蘋果警告唱片公司,若跟亞馬遜合作,iTunes就會撤回那些在亞馬遜售賣的唱片宣傳。
司法部已對事件展開了初步調查,過去三周先後接觸過美國四大唱片公司。此外,蘋果限制軟件開發商開發iPhone應用程式的政策,也引起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關注,據報正研究是否足以對蘋果展開反壟斷調查。
美國《環球郵報》/英國《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