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通識:個案管理跟進五千精神病者

醫療通識:個案管理跟進五千精神病者

現時治療精神病的國際趨勢,是把治療重點由住院逐漸轉移到非住院及社區護理服務。但是,康復精神病患者在融入社區的過程中,卻經常面對重重困難。東區醫院今年一月訪問了50位正接受住院或門診服務的精神科病人及其家屬,探討他們對復康服務的需求,發現他們感到社會對精神病患的負面標籤,比疾病本身更可怕;社會對精神病的誤解,特別認為他們都有暴力傾向,嚴重影響他們建立人際關係,亦令他們在求職時及工作上變得困難,減低他們從工作上建立信心的機會。

採一站式全面支援

受訪的患者及家屬均期盼得到社會及他人的接納及尊重,及提升在工作及社交上的支援。公立醫院近年來推出多項計劃配合不同康復者的需要。醫管局於本年度撥款7,800萬元,試行個案管理計劃,加強在社區層面為患者提供持續的個人支援。計劃將會在觀塘、元朗及葵青推行,大約100名社康護士、醫務社工或職業治療師擔任個案經理,深入跟進約5,000個重症患者。
嚴重精神病患者的個案經理可透過社署於各區成立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與社福界服務提供者建立聯繫,安排有需要的病人接受一站式社會康復服務。一站式聯絡點讓個案經理毋須再就每個服務範疇分別聯絡不同的服務單位,從而更容易為病人取得各項服務以提供更有效及全面的支援。
撰文︰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精神科部門主管鄧麗華醫生
註:醫療通識全篇完
逢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