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課 - 蔡瀾

人文課 - 蔡瀾

另一課是用英語講解緬甸的人文。講者表現嚴肅,不大笑,但話題輕鬆,一點也不悶:「緬甸人只有名字,沒有姓氏。」
咦?那不混淆?
「而且我們叫什麼,是根據緬甸字母,一共有三十三個,依次序命名,從星期一的字母叫起。我們在學校裏,老師認人也有困難,像阿溫,就叫阿溫一,或阿溫二。有時是看人而定,像肥溫或瘦溫,一點問題也沒有。」
「那麼護照上怎麼填?」
「有時有兩個名,一個是父親的,另一個是自己的。但相同的也多,只有另外註明特徵,像這個人臉上有痣,或者雙腿很粗,走起路來有點八字腳等等。」
「女人長得美也算是特徵?」
他笑笑:「這一種形容是說不通的,你們也有眼中出西施這句話呀。」
相當有趣。
「緬甸人口六千萬,八成是佛教徒,男人一生之中出家兩次,一次在成年之前,一次成年之後,出家時忍受不住,隨時可以回去,從不勉強。」
「女人呢?」
「可意願當尼姑,也不是強迫性的,佛教在公元前五百年從印度傳來,相信人的一生是要經過痛苦,解脫的方法只有饒恕,不可有憤怒和復仇之心。我們更相信有輪迴這件事,為了我們的重生,也需要把這世人做好,而最容易的,就是布施了。」
怪不得有那麼多人一大早就往廟裏送食物,團友問:「你們最大的樂趣是什麼?」
講者微笑:「到寺廟去靜坐、沉思。」
這不是我們香港人能領悟到的吧?尤其是那幾個打麻將的人。
【緬甸之旅.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