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美國以「行業」突破方式曲線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間接承認中國不是貨幣操控國,美國總統奧巴馬面對鷹派議員,難作交代。奧巴馬為首的美國領導層甘願犯險,一改與中國近年來針鋒相對的競爭關係。一如中國總理溫家寶所言,對話總比對抗好。中美雙方確認共同利益後,明白對抗不如合作,共同編寫全球新秩序。
記者:謝媛彰、尹燕麗、劉美儀、張活儀
今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雙方首日話題集中歐洲債務危機,美國財長蓋特納與中國副總理王岐山深入討論歐債危機,昨日對話結束,蓋特納隨即飛往歐洲,與當地財金官員會面,相信中美雙方已在歐洲問題上達成共識。
料歐洲問題達共識
另一個近日國際舞台的焦點是南北韓問題,南北韓就近日天安號巡邏艦沉沒鬧得劍拔弩張,美國國務卿希拉莉立即到南韓訪問,中國總理溫家寶明日(周五)到南韓,出席第三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兩國在國際問題上攜手合作越來越明顯。
美國今次與中國展開對話,政府上下多個部門逾200人齊集北京,《華爾街日報》形容,這個情況有如美國將政府,搬到北京兩天。雙方更就明年在美國舉行的第三輪戰略與經濟對話,訂下初步框架內容,共管味道相當濃厚。其實,奧巴馬去年7月在首輪對話中,表明中美將共同塑造21世紀。希拉莉及蓋特納更曾共同撰文稱:「沒有幾個全球問題,能由美國或中國獨力解決,若中國與美國不共同合作,亦沒有幾個問題能得到解決」,當時給人印象是G2是空談多於一切,但今次則不盡然。
中國威脅論銷聲匿迹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Institution)中國中心的研究主任李成指出,各國現時百病纏身,自身難保,中美兩國此時更逼切需要對方。他續指,今輪戰略與經濟對話之所以重要,是雙方以一種非衝突方式,處理要面對的問題。
國務委員戴秉國前日致辭時說:「在新的世紀裏,正如美國電影《巴別塔》所揭示那樣,溝通、理解、信任至關重要。」
事實上,美國在中美關係上作出了頗大妥協,還記得今年4月美國財政部要把中國加入滙率操控國的名單,令兩國關係變得緊張,但隨着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後不了了之。過去中美會談後,美國傳媒翌日的評論文章或多或少提及中國威脅論,但昨日美國傳媒就中美對話的評論文章中,中國威脅論忽然銷聲匿迹。
現實的經濟環境,令兩國逐漸放棄意識形態上的分歧,當年由美國前總統喬治布殊與中國開展的中美戰略對話,內容主要圍繞外交;升級至現時美國總統奧巴馬的戰略與經濟對話,要全方位與中國就外交及經濟問題合作,中美共同管理全球新秩序的形勢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