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一年的記憶與遺忘 - 一丁

廿一年的記憶與遺忘 - 一丁

「朋友!不要貪一時歡樂。朋友!不要貪一時苟安。要盡快的回去,把民主的火把點燃,不要忘了我們生長的地方,是在山的那一邊,山的那一邊……」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七日,鄧麗君在香港跑馬場深情地演唱了這首名為《家在山那邊》的歌曲。對許多人而言,這個曾令兩岸四地無數市民熱血沸騰的場景,早已淹沒於歷史長河中,被人遺忘,如今的年輕一代甚至根本不知道這件事的存在。

過去的事非不重要

一九八九年距今已有廿一年。那年出生的孩子,如今已是風華正茂的青年;那時的愛國青年,如今已是孩子的父母;而那時的家長,他們的臉龐早已留下了歲月的痕迹。
在這廿一年裏,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舉辦奧運世博、建政六十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這一片繁榮美好的景象中,類似「國家現在發展得很好,要向前看,過去的事就不要再去提了」的話,我已記不清聽過多少遍。這種似是而非的看法,非但不是某些人口中所謂的客觀、公允,反而恰恰證明了記憶的重要;它的可怕之處在於,倘若能夠獲得利益,滿足慾望,真相、良知、尊嚴、自由、關愛都不再重要,甚至可以一一捨棄。
過去的事真的不再重要嗎?米蘭.昆德拉告訴我們:「人與強權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如果人們放棄了對歷史人事的追憶,那麼,一切有礙利益維持和獲得的價值,都會遭到強權無情地扭曲,真相將不復存在,這個社會必定會被犬儒與虛無的頹喪價值所吞噬。
廿一年來,越演越烈的貪污腐敗,一再出現的寃假錯案,伴隨「大國崛起」的喧囂,成為中國無法迴避的社會現實。面對敏感的過去與功利的現實,不少人選擇三緘其口或有選擇地記憶與遺忘,這些沉默、善忘的人甚至說出了令人痛心的話──「糾纏、停留於歷史是低級的。」
我不知道何謂「高級」,但不懂得謙卑從來都是人類的一大缺點。面對歷史,倘若沒有一顆敬畏心,無法從歷史教訓中知悉人類的局限與有限,那麼現在取得的輝煌不過如立在流沙之上的高台,終有台毀人亡之日。千百年來,中國人重蹈歷史覆轍的慘痛教訓,難道還不能說明這一切嗎?

我依舊固執地相信

不要以為那些呼籲人們要「向前看」的人,已經忘記了過去,他們其實才是最不能放下的一群。因為恐懼真相,沒有承認錯誤的勇氣,他們才會想到要用「愛國」的大道理來掩飾自己內心的惶恐不安,試圖用「經濟發展」來安慰那些被他們撕裂的傷口。我想說,一個不願承認錯誤、還原事情真面目的國家,無論取得怎樣的功績,人們一定不會完全信任、信服它;記憶歷史,不僅因為我們關愛那些受害者,並且希望從真相中找尋化解當下矛盾與危機的方法,給犯過錯誤的人予懺悔與道歉的機會。而沒有真相與記憶的「向前看」,也必定是毫無意義的。
廿一年過去,人民沒有忘記。去年,岑建勳在接受香港電台採訪時曾說:「為了一件正確的事情,擇善而固執,是沒有問題的。」或許事情永遠無法改變,但我依舊固執地相信,在一九八九年那個陽光燦爛的五月,我見到了中國最樸素與赤誠的愛國心。

一丁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