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執政之後,中國在藝術上的最大得着便是芭蕾舞,傳承了俄國的優良傳統。第一個跳《天鵝湖》的是白淑湘,個兒很小,只有五呎,但跳得很好。演王子的姓劉,全名則記不起了。早期出自廣東省的還有一位芭蕾舞之母戴愛蓮,舞蹈界沒有人不知道她的。跳中國舞的有名演員趙丹之女趙青,她也只是五呎高,她教人怎麼把自己的身段拉高的要竅。那些都是我十一歲時接觸過的資料,我愛寫文章,也愛舞蹈,藝術須是觸類旁通的,甚至與科學也互通,沒有創造力的和想像力的科學能有新發現嗎?都是未存在的啊。
現在三藩市芭蕾舞團的首席女舞蹈員是中國的譚元元,她的各個關節都好像拆了出來可以嵌回去那麼柔軟,感性表現也出色,是位難得的舞蹈家。芭蕾舞很需要天生條件的,比例上手短腿短一定不行,所有關節不夠鬆也不行。芭蕾舞的姿態完全是反正常的,平日你不會八字腳走路,不會把大腿與盆骨的關節往外扭,肩膊的關節亦不會往外翻,但芭蕾舞就是要這樣線條才好看。從小到大學畢業我都瘋狂愛芭蕾舞,你要我把雙臂怎麼扭全無問題,足踝關節亦很好,最無法可施的是跨不開,即是腿與盆骨那關節不但不鬆,反而緊得很,跳舞時掙扎得很厲害也及不上天生那關節鬆的同學。
中國勝在人多,所挑的學生自是天生什麼都合乎標準的,再加上良師教導,水平實在很高,可與外國媲美。國內男芭蕾舞員的彈跳力很強,屁股沒有翹翹的兩團肌肉和腿肌不夠大的人是跳不起來,速度也不夠的,中國勝在人多,不愁找不到一流芭蕾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