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嗤趕感冒

乞嗤趕感冒

近日天氣忽凉忽熱,患鼻敏感的人最慘,因打乞嗤次數頻密,不勝其煩。其實乞嗤有時反映了某些身體狀況,西醫認為只要鼻癢或呼吸道遇阻塞都會打乞嗤,屬條件反射和病前預警;中醫則指乞嗤是身體調動陽氣將體內寒邪驅出的動作,減少感冒機會,生病前無打乞嗤即腎虛肺抵強力弱,應及早調理身體。

記者:蔡俊業
攝影:陳盛臣
Model:Algie@PureModels

【組織胺】(Histamine)

是一種活性胺化合物,作為身體內一種化學傳導物質,可影響細胞反應,包括過敏、發炎反應、胃酸分泌等,也可影響腦部神經傳導,令人有想睡覺感覺。

調動陽氣抗寒邪

問打乞嗤成因,註冊中醫師關之義說:「這是身體內部調動陽氣,抵抗寒邪入侵的行為,令身體沒那麼容易患感冒。」寒邪是令人體引致感冒的一種病邪,和風、暑、濕、燥、火合稱「六淫」;而陽氣就是肺陽:「『陽』是生命力的表現,即人體活動,如血流靠血氣帶動,也關乎生死;而『陰』就是指身體的物質,如血、口水、精液和分泌物等。」中醫理論指陽陰並存轉化之餘,亦講求平衡,不能過多或過少,「肺陽可以累積抗寒邪,但不能太盛,否則會燥熱、流鼻血、喉嚨痛和扁桃腺發炎等;肺陰過多就會流鼻水和感冒。」他說肺積寒邪是因常吹冷氣或天氣轉凉,令肺寒積聚,須調動陽氣驅除,不然會堵塞鼻孔,影響呼吸。所以,打乞嗤可以被視為身體狀況警示器,「中醫說肺氣弱的人會常打乞嗤,即抗病能力較低,但尚有陽氣可調動,若連乞嗤都無力打就表示身體真係很差。」病前不打乞嗤代表肺陽虛,也代表腎臟有問題,因中醫指「肺腎同源」,因肺腎生理上互相滋生和影響,所謂調動陽氣,即是邊防軍隊不足,須要調動其他地方的軍隊去支援一樣,如果肺氣不足以驅寒邪,身體狀況之差可想而知。

註冊中醫師關之義

細菌生存有道

中醫說以陰陽來解釋打乞嗤,西醫的說法相對簡單得多,因為還有很多未知之處。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何學工醫生直言,「打乞嗤只係條件反射,當你感到鼻腔內有東西阻塞,便會想噴它出來,是屬於irritative(刺激性)的,例如因傷風、感冒和鼻敏感便打乞嗤,就是鼻腔受刺激所致,一般來說是病的開始,打乞嗤的背後原因便是西醫最想探究的。」我們靠打乞嗤舒緩鼻腔不適的感覺,相反從病菌角度出發,可能開心也來不及,「細菌進入體內未必想殺死你,它要生存,所以視人體為一個中途站,透過打乞嗤將病毒散播。」

何學工醫生

打乞嗤 俾人講壞話

講打乞嗤原因,民間版本謂是背後被人講壞話,原來中西歷史早有記載。八百多年前南宋名臣洪邁曾在著作《容齋隨筆》中謂:「今人噴嚏不止者,必噀唾祝云:『有人說我,婦人尤甚。』」即是說被說壞話者會吐口水趕走是非。西方解釋更誇,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指出,當時的人深信死去後,靈魂會從鼻孔飄走,所以打乞嗤就意味大事不妙,若是病人就代表死神來了。

■長期鼻敏感會影響患者睡眠質素和工作能力。

感冒鼻敏感 痕癢發燒區分

既然打乞嗤是發病之始,那麼鼻敏感呢?鼻敏感學名「過敏性鼻炎」,是免疫系統對外受刺激(如花粉)做出過度反應而引起,病徵多是流鼻水、鼻塞,很多人會將它和傷風、感冒和冷氣病混淆,分辨的關鍵是鼻腔,何醫生指:「感冒的鼻腔會紅腫和疼痛,患過敏的鼻多數會痕癢。」痕癢原因跟體內的組織胺有關,當身體細胞和致敏原接觸後便會受到刺激,釋放組織胺,令鼻腔痕癢,「所以一般的鼻敏感藥正是『抗組織胺』。」除此,醫生還會按以下標準去診斷病者患的是傷風、感冒還是鼻敏感。「感冒會咳嗽和流鼻水外,更會發高燒、沾寒沾凍、易攰和沒胃口,亦會看環境因素,如最近有否接觸過其他病人等。」傷風病徵跟鼻敏感雖相似,若症狀持續多天,就可能患上鼻敏感,但必須證實有致敏原才能確疹,「要做皮膚測試,看看有沒有致敏原,例如對塵蟎產生抗體。」

■冷水屬寒邪,但長期用冷水洗澡能強健皮毛,強化抵寒能力。

■鼻癢是區分鼻敏感和傷風感冒的最簡單標準。

冷氣病對轉溫敏感

夏天來臨,我們也會患上俗稱的「冷氣病」,跟感冒、鼻敏感相似,何醫生指,這種病屬於血管運動性腫脹,是一種非過敏性鼻炎。鼻黏膜當中的血管組織,會藉收縮和擴張來調節黏液的流量和黏膜充血,由於鼻不能自行調校溫度和濕度,所以對外界的刺激產生過敏反應,「患此病的人因為鼻腔面對突然轉溫而出現過敏,導致流鼻水、鼻塞和痕癢等。」網上資料顯示,一般是病者有過敏性鼻炎症狀,而抽血檢驗卻驗不出過敏原因時,就會被歸入這一類型。

■鼻敏感藥和噴霧

■多吃蘋果和奇異果能健脾胃、益肺氣。

■西瓜性凉,多吃傷脾胃。

長期鼻敏感讀書差

現階段還未有根治血管運動性腫脹的方法,相反鼻敏感則有可能根治。何醫生說,港人的致敏原絕大部份都是塵蟎,「香港溫度高且濕,居住環境佈滿塵蟎,床鋪、梳化、舊報紙就有好多,隨時多過曱甴!」其餘的致敏原還有動物的皮膚和花粉。長期鼻敏感會影響睡眠質素,「更有研究發現讀書成績會轉差!」正常來說鼻敏感有時間性,「但香港一年到尾氣溫變化不明顯,所以鼻敏感才如此嚴重。」港人面對鼻敏感都是吃敏感丸或使用噴霧(NasalSpray),但有說部份噴霧因含類固醇,長期用會令鼻黏膜變薄致流鼻血。「這要看噴法、劑量,但正常情況下用噴霧治鼻敏感還是有效的。」

■塵蟎是港人患鼻敏感的主要致敏原。

3萬元抗敏感8年

何醫生說歐美國家早已使用脫敏治療幫助鼻敏感患者,而脫敏治療約有100年歷史,「那時畜牧要種很多草,那些草都有花,傳播花粉時就有大批人出現過敏性鼻炎HayFever(花粉症)。後來想到用花粉的提取物注射入人體,避免花粉傳播時有過敏反應。」時代進步,現時醫生會用口服或注射方式為病人做脫敏治療,但香港一直未有普及,原因是時間長、收費高,且未必完全「斷尾」。「初次接受治療的人要連續治療3年,花費約3至4萬元,約在未來7至8年會無事。」若嫌太貴,中醫有個便宜方法──「天灸治療」。即是在全年最熱和人體陽氣最盛的「三伏天」(今年為19/7,29/7,8/8),在大椎、肺俞和風門三個穴位敷藥,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抵禦風邪入侵,收費約$450,要連續做3年才有效。

■花粉是引起鼻敏感原因之一。

按人中「宣通」乞嗤退散

乞嗤要來便來,何醫生指根本無法忍得住,「好似放屁一樣,你不能夠忍住不放,最多只能靜靜地放出來,令自己不太尷尬。」不過我記得有電視節目講過輕按人中能即時停止打乞嗤,超神奇!關醫師話這做法有中醫根據,因人中位是陽氣滙聚之地,只要用手一按,體內陽氣能改從皮膚毛孔宣洩出來,中醫稱「宣通」,令人沒打乞嗤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