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加索、梵高三名畫展出

畢加索、梵高三名畫展出

【本報訊】西班牙畫家畢加索的畫風精采多變,佳士得正展出其兩幅估價過億港元的名作,各自表露一代藝術巨匠的少年憂鬱與老年狂野。有藝評家指出,近期全球經濟復蘇,畢加索的晚年畫作越來越受注視,價格升幅達兩至三倍。
佳士得「印象派與現代藝術」晚間拍賣會將推出畢加索的兩幅名作。《喝苦艾酒的人》估價高達4.4億港元,是畢加索在「藍色時期」的巔峯之作。畫中主角是畢的畫家好友昂傑。
佳士得亞洲區主席葉正元指,畢把昂傑的輪廓神態,甚至手的姿勢描繪得很精緻。畢1901年因好友自殺而陷入人生低潮,開展藍色時期,一系列畫作均以藍色為主調,氣氛沉鬱。此時期僅歷時三年,作品買少見少,因此價值不菲,「絕大部份作品都在博物館了,收藏的不是很多。」

印象派與現代藝術拍賣焦點
《吻》
畢加索 1969年
估價8,800萬至1.32億港元

印象派與現代藝術拍賣焦點
《Saint-Paul醫院公園》
梵高 1889年
估價8,800萬至1.32億港元

畢加索晚年作品受追捧

畢加索逾80歲時,曾畫下經典作品《吻》,今次估價達1.32億元。畫中的年輕畢加索穿上藍白橫間上衣,擁抱和親吻赤裸情人羅克(JacquelineRoque)。葉說羅克後來成為其第二任妻子,畢藉此畫緬懷壯年的玩世不恭。
葉正元指出,從前收藏家只追捧其藍色及玫瑰時期等作品,近年開始注意其晚年作品,「顏色鮮艷,筆觸很嚴謹。」隨着全球經濟復蘇,買家對市場更有信心,畢加索的晚年作品近五年的升幅達兩至三倍,「雖然價錢高,但不是炒賣的現象。畢加索的名字太響亮了,很多人都喜歡。」
畢加索在《吻》的渦旋筆觸與荷蘭後印象派大師梵高的《Saint-Paul醫院公園》呼應,是拍賣會另一亮點。梵高於1889年作此畫,屬多產及重要時期。他曾被關進聖保羅精神病院,此畫是醫院公園的秋天景色。兩棟扭曲的樹幹貫穿畫面,隱隱展現梵高受日本畫風的影響。
為方便亞洲買家,上述三幅作品即日至本周五在會展公開展出,畢加索的兩幅畫作更是首次登陸香港。市民可瀏覽 http://www.christies.com/了解詳情。拍賣則於下月23日晚在倫敦舉行。
資料來源:佳士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