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共管全球秩序揭幕對話不對抗 換各自利益

中美共管全球秩序揭幕
對話不對抗 換各自利益

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美國以「行業」突破方式曲線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間接承認中國不是貨幣操控國,美國總統奧巴馬面對鷹派議員,難作交代。奧巴馬為首的美國領導層甘願犯險,一改與中國近年來針鋒相對的競爭關係。一如中國總理溫家寶所言,對話總比對抗好。中美雙方確認共同利益後,明白對抗不如合作,共同編寫全球新秩序。
記者:謝媛彰、尹燕麗、劉美儀、張活儀

美國曲線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並且有意開放高科技出口限制;中國同時也報之以禮,開放金融、新能源等多個外資投資的領域。
無論是美國本土政治壓力,或者是冷戰的產物巴黎統籌委員會(49年由美國主導成立,宗旨是限制17個成員國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戰略物資和高技術,簡稱巴統),美國總統奧巴馬要取得美國鷹派政客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同意書」談何容易,選擇以「行業」突破限制,屬「世紀」創舉。

曲線承認中國市場經濟

而通過中美商貿聯委會處理「合作的方式」,以便迅速曲線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同一時間,在貿易救濟調查中,認真考慮並給予提出「市場導向行業」申請的中國企業公正、合理的待遇,均屬高招。
中美商貿聯委會始於1983年成立,美方之所以選擇中美商貿聯委會做中美橋樑,理由是2003年底,中國總理溫家寶訪美時,將此組織會議的級別提升為副總理級別,成為當時兩國間最高層次的雙邊經貿磋商機制。善用機制擴兩地商機,可避過政治因素。
過去十幾年,非市場經濟地位令中國頻繁受到全球貿易救濟措施的攻擊,即使加入世貿組織(WTO)之後,在要求相關國家承認市場經濟地位的談判中也一直未有進展,美國對此也毫不讓步。此次對話,美國通過迂迴方式,間接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顯示奧巴馬已有轉態迹象。

美有意開放科技出口限制

當然,世上沒有免費午宴,中美兩國之間要互換「政經」利益。
例如兩國展開對話之前,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已率領逾20個商家前往中國取定單,為美國創造就業,令奧巴馬今年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即於3月簽署行政令成立「出口促進內閣」,計畫在未來5年內將美國出口額翻一番,並以此創造200萬個就業機會的夢成真,算是對政客與選民有點交代。
中國送給美國客人的「禮物」,是對美開放清潔能源及金融領域,允許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投資股指期貨。
當然美國也有回禮,除委婉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外,還有一張中國渴望的「期票」-將放開高科技出口管制。

戰略與經濟對話升級過程

戰略對話(2005年)
‧國家主席胡錦濤提出,05至08年共舉行六次對話,內容圍繞外交政策;美方稱「高層對話」,因認為只有與盟友對話才稱戰略對話

戰略經濟對話(2006年)
‧中美就經濟領域展開戰略性對話,是歷史上規格最高的兩國經濟官員交流。首次對話由前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及前美國財長保爾森共同主持

戰略與經濟對話(2009年)
‧奧巴馬上台後,提出將對話升級為全面對話,外交經濟兼而有之;外交由美國國務卿希拉莉及中國國務院委員戴秉國主持;經濟由美國財長蓋特納及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主持

中美下輪對話初步框架

‧第三輪對話前,就安全、軍控與防擴散問題,舉行新一輪磋商

‧對話前就政策規劃、非洲、拉美、東亞、南亞、中東、中亞事務,分別舉行新一輪磋商,以明確兩國合作應對地區和國際挑戰的機遇

‧同意就聯合國維和行動(包括維和行動改革)進行對話與合作

‧談及宏觀發展問題,同意就此加強溝通和對話

中美對話後承諾

─中國─
‧透過完善國民收入分配谷消費增長,加快改革壟斷行業
‧承諾對外資企業提供國民待遇
‧允許合資格外資企業投資股指期貨

─美國─
‧尊重中國滙改自主權
‧維持美國財政穩定,確保在美中國資產安全
‧美國在年底開放出口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