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家長照顧患手足口病的孩子時,容易因親密接觸而受感染,台灣的研究顯示有四成家長均被患兒傳染,感染後未必病發或病情輕微,但日本曾有一名37歲母親從兒子感染後併發嚴重腦炎。傳染病專科醫生指出,家長照顧孩子時或感染較大量病毒,令病情變得嚴重。
手足口病由腸病毒引起,當中以柯薩奇病毒及EV71型腸病毒較常見。患者主要是兒童,成年人多數因接觸過病毒而具抵抗能力。患者感染病毒後會出現發燒、口腔潰瘍,手腳長出水疱及皮疹,整體死亡率很低,介乎0.06%至0.11%不等,但少數患者併發腦炎、類似小兒麻痹症狀及心肌炎。
成人感染未必發病
台灣及日本也曾有家長被子女傳染,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06年日本一名37歲女子感染EV71型腸病毒後併發腦炎,她病發前三日,其兒子出現手足口病,顯示她是被兒子傳染。他指,台灣近年爆發大規模手足口病,當地數據顯示,若家中有兒童感染腸病毒,四成家長被驗出被傳染,但成人未必發病,或病情較兒童輕微。
不過,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指出,家庭感染個案的病情一般較社區感染個案嚴重,「如果喺街度或外面俾人傳染,接觸嘅病毒好少,但如果俾屋企人傳染,因為屋企人接觸密切,病情係會嚴重啲。」他認為,今次死者可能無微不至照顧女兒,容易感染較多病毒,增加出現併發症風險。
他建議,如家中有人患手足口病,照顧者必須保持個人衞生,包括戴上口罩,接觸患者後即時洗手,不應與患病子女同床而睡,清洗患者衣物及床單時也要小心,若成人也出現病徵,應及早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