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前列腺癌是本港男性常見癌症第四位,單是07年就有1,205宗新症。香港中文大學將機械臂輔助外科手術系統引入本港五年來,已成功為100名病人切除前列腺腫瘤。機械臂輔助前列腺切除術只需在腹部開六個細小傷口,臨床研究顯示,手術時輸血量比傳統開放式切除術少,也令病人住院期縮短一半,有助病人盡早康復。
記者:張文傑
中大於05年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2,820萬元,設立賽馬會微創醫療技術培訓中心,過去兩年中心已培訓超過200名外科醫生,熟習機械臂輔助技術。至今已有100名前列腺癌患者於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前列腺切除術。中大昨邀請80位受惠病人及家屬,舉行慶祝儀式及分享治療成果。
不用受傳統開刀痛苦
中大外科學系泌尿外科葉錦洪教授表示,根據中大08年進行的臨床研究,接受機械臂輔助前列腺切除術的病人,手術時輸血比率明顯較傳統開放式切除術低,約為5%對65%,住院期一般只需八天,比傳統開放式切除術的17天短;手術後需裝置尿管的時間為12天,比傳統少三分之一,有95%病人六個月後有效回復控制小便的能力。
受惠此技術的謝先生,現年76歲,十多年前當教師時,轉堂時經常要去小便,但不以為意。直至退休後多年,做身體檢查時才發現患有前列腺癌,兩年前接受機械臂輔助前列腺切除手術,腹部留下六個細小傷口,「換三、四次藥,幾日已經埋口,疤痕好淺色,唔係好覺。」他指此技術令他不用承受傳統式開刀帶來的痛苦,現時基本上完全康復,活動如常。
葉錦洪說,機械臂輔助外科手術系統適合早期至早中期的前列腺癌患者,如患者年輕及腫瘤範圍小,利用此技術能盡量保持前列腺旁有兩條影響性功能的神經線,令患者有五至七成機會維持部份性能力。
葉更即場示範以機械臂寫字及移動寫了「為了病人一切」標語,展示機械臂靈活性。由於機械臂輔助外科手術系統可透過3D螢幕,顯示病人體內立體形象,令醫生能伸展至傳統手術難以到達部位,提高手術準確性。
切除前列腺腫瘤手術效果比較
-機械臂輔助-
手術時輸血比率:5%
住院期:8天
置尿管時間:12天
尿控情況:手術後6個月95%病人尿控情況滿意
-傳統開放式-
手術時輸血比率:65%
住院期:17天
置尿管時間:18天
尿控情況:手術後42個月85%病人尿控情況滿意
資料來源:中大2008年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