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正當市場目光均投射在歐豬五國(PIIGS,即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及西班牙)債務問題上,原來真正的計時炸彈在英國。據花旗估計,該國去年結構性財赤佔國內生產總值(GDP)達9.2%,在全球排第三高,僅次於備受人口老化困擾的日本,及瀕臨破產的希臘。而英鎊淨短倉連升四周,並創紀錄新高,或反映其債務問題已備受關注。
英鎊淨短倉創新高
其實過去十年,英國政府不斷擴大醫療保障、教育和退休津貼,已令結構性赤字日益嚴重,加上在08年金融海嘯前的經濟繁榮期,政府大量興建醫院、學校和高速公路,又向公務員提供優厚待遇,過去兩年更大手注資拯救經濟,致使財赤愈益惡化。
儘管新任首相卡梅倫承諾,會採取大膽的措施,扭轉目前佔GDP達11%的財赤,惟他強調仍會延續工黨一貫政策,將醫療保障開支的增長速度維持於通脹率之上,這項政策令政府醫療開支自2000年以來暴增一倍。
當政府希望在維持社會福利和削赤兩方面取得平衡之際,投資者卻要求財赤嚴重的國家即時和全面大手緊縮開支,否則一旦市場對該國信心盡失,便會釀成希臘般的債務危機。
事實上,英鎊近日沽壓沉重,或反映市場對該國財赤的憂慮加深。截至上周二止的一周,英鎊淨短倉合約由前一周的72188張,增至76745張,總值達69億美元(約538億港元)。英鎊昨跟隨其他貨幣下跌,昨曾低見1.4260美元,跌1.65美仙或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