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最窮村300人學校沒廁所

廣東最窮村
300人學校沒廁所

廣東是內地最富裕的省分,不過粵西的雷州市出現全省最窮村,仍停留在30年前的生活水平。當地有民眾仍住在茅屋,有300名學生的學校卻沒有廁所,村民仍是靠種田吃飯,外出打工的人因只懂方言,沒幾年便回到村內。廣東省委書記直言這村是廣東之恥、先富地區之恥。

這個被稱為「廣東雷州的撒哈拉」的村莊,是雷州市的東塘村,當地全村908戶、3,957人中,有468戶、2,021人是處於貧窮線下,貧困率超過51%,這與30年前,中國整體的貧困率53%相若。
當地的村支書王南,工作13年,近日在弟弟協助之下,才能離開茅屋,搬入紅磚建成的新房子。不過,王南已經算是在村內的幸運兒,村內住在茅屋、木棚的村民仍然大有人在。有老人的畢生願望,就只是想住入新屋裏。

貧民外出打工受白眼

當地村民小學升初中率達100%,可是目不識丁的村民高達48.5%,不但小童很遲才入學,學校設施極差,沒廁所、沒電腦、沒電視。
此外,學校所教的,是如同方言的「雷州普通話」,令這些年輕人外出打工時,如同啞巴,最終只能做低下工作。
東塘村人在外打工最多三年便因賺不到錢,被迫回村,再也不願外出。小學畢業的張浩稱,在外他們只能做最底層工作或者拾荒,備受白眼,「即使地上有金子,我們沒文化也看不見!」

東塘村農民學不會現代化農業,目前仍以傳統方法種田,收成僅夠村民食用。
互聯網

每年收成僅夠食用

不打工,東塘村人惟有埋首種田。但技術人員教他們的機械化耕種、化學肥料等,當地村民一直都記不住,至今仍只能看天吃飯,有村民更稱,要是有錢買肥料,那倒不如直接買糧食,村民每年收成僅夠食用。
有已脫貧的村民直言:「我們輸在起跑線上!」扶貧須先扶智,當局應加強當地的教育。
廣東《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