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創業(291)昨仍低開,漸漸轉好,午後公佈首季業績,股價推上,但升勢過速,尾市轉趨反覆,收市仍升2.2%。
今年首季,華創總盈利37.27億元,於扣除已終止業務利潤(包括出售思捷品牌業務30.11億元)、重估物業收益及出售非核心投資的影響,股東應佔業務盈利4.91億元,同比增長25.6%。
期內華創業務為零售、飲品、食品加工及經銷,另有投資業務,過去的紡織、貨櫃碼頭及品牌業務已出售,而分類業績亦作重列,估計投資物業已歸納於零售項下,而零售業務過去分類為超市及其他零售,季度起改為內地及香港零售,整體業績不會因此改變,分類比例或有出入。
錄得淨現金利拓展
零售業務營業額增長51.6%,盈利只增47.4%,內地同店銷售按年增長8.1%,營業額增55.6%,盈利增50.6%;香港同店銷售增長9.1%,營業額增11.7%,盈利增42.1%。
啤酒銷量升10.4%,營業額增13.5%,盈利1900萬元,上年同期虧損400萬元,是慣性淡季的影響,期內原材料價下降,利於毛利率上升;非酒精飲品的純淨水營業額增31%,銷量增24%,4月推出果汁飲料,期內開始推廣,使盈利下跌66.7%,而整體飲品盈利仍錄得52.9%增長。
食品加工及經銷業務,營業額增4.6%,盈利則增18.4%,期內完成收購南寧項目,擴展業務地區,並積極推進品牌速凍及冷飲食品業務發展。香港活畜業穩定增長,水產品盈利亦提升。
去年同期投資收入6200萬元,期內並無收入,反映三大核心業務的增長應為41.6%。
零售業的店舖2800間,與去年底相同,華創已定今年將增250間,看來發展計劃仍未展開,期內完成出售品牌業務套現38.8億元後,已錄得淨現金,有利於華創的發展,相信增設超市店舖已在進行中。
期內完成制訂統一供應商政策及管理流程,並成立全國採購事務辦公室,以推動全國供應鏈整合及全國採購業務,以提升效益。華創曾估計今年同店銷售增長只有低個位數字,而首季內地是8.1%,香港是9.1%,預測增長只有低個位數字看來較為保守。
華創首季業績並非太佳,已屬好表現,其策略應是側重零售店舖的增長,而進展較緩慢。股價經過大幅調整後,現價25.50元,往績核心PE雖仍高達32倍以上,而今年應有增長,加上持續發展,已不應過於低估,實際仍應按季分析,但已可考慮逢低收集。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