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Cult:我要彈起!

紅Cult:我要彈起!

去年書展,一本立體Pop-up書瞬間彈起,幾天之內賣斷市,要馬上加印,那本是《香港彈起》。作者劉斯傑,多年前在《壹週刊》任美術插畫,之後放棄穩定工作,去了意馬做立體動畫,幾年之後,又放棄高薪厚職,在家裏剪剪貼貼,做出全港第一本原創Pop-up書《香港彈起》,今次乘勝追擊,再下一城做出《中國彈起》!不過立體書不易為,每本都由人手黏貼,成本高昂,到底全中國第一個全職Pop-up作者彈不彈得起?

記者:何兆彬
攝影:伍慶泉

要養妻活兒的藝術家

講藝術前,我們先談生意。賣不了,藝術家就沒飯吃。
作為全中國第一個全職Pop-up立體書作者,很多人很關心劉斯傑。他的女兒兩歲,太太有工作,境況正是「仔細老婆嫩」,是尋求「穩定」的階段。由一個界別跳到另一個界別,「有記者問我是不是不顧後果,我不是啊,那些吃K仔的才是不顧後果!我只是有些事情想做。回想起來,我沒有離開《壹週刊》就不會認識做動畫,不做動畫就不會學到鏡頭的運作,應用在立體Pop-up書上,也不會認識這麼多不同界別的人。今次我在書上加入『彈得起』三字,是希望建立到自己品牌。」
問他,這界別有沒有一條方程式,賣多少書可以回本?劉斯傑絕不是那些隱世的藝術家,他了解這行業,「Pop-up書每本都由人手黏貼,所以最貴是人工。去年書展第一版我才印了3,000書,結果受歡迎,至今共印了9,000書。其實這些書約賣$300一本,也要賣6,000書才打個和!」今次《中國彈起》,共印10,000本,中間約有4,000本是繁體中文,1,000英文,其餘的是簡體版,進攻內地市場。13億人養不養得起一個公認有水準的劉斯傑?「還不知道,因為內地沒有這樣的Pop-up書,他們也有立體書,但都很簡單,通常打開只有一個人物在中間彈起,其他都是畫的。所以要試試市場,未知內地人願不願意花幾百元來收藏!」
劉斯傑說,世上最有名的Pop-up立體書作者是RobertSabuda,也是阿傑最喜愛的Pop-up作家。他的作品,同樣在內地製作,「例如他的《愛麗斯夢遊仙境》,每本印三萬,而且已翻印幾次!即十幾萬書,當中有英文、日文版等。」RobertSabuda的作品內容集中童書,範圍很廣,作品包括童話類《PeterPan》、《約瑟王傳奇》,也有小孩子最喜愛的Encyclopedia(辭典),當中最暢銷自然有恐龍書!阿傑:「我自己想做的未必純粹是童書,而是希望成年人也有興趣。例如《香港彈起》是從我個人出發對香港的回憶,《中國彈起》也是由個人出發,最初是想做紫禁城及長城開始。」

■《中國彈起》中文版$330、英文版$350(三聯出版社)

■《中國彈起》8開書度(橫290mm×高241mm),白色部份向上一翻,紫禁城升起,比這狀態大近一倍!

■嘩嘩嘩,上朝了!

■看細節,上面畫有文武百官,好有趣。

中國六景
長城

原作太長,照片沒法顯示其氣勢。

兵馬俑

書一開,兩邊牆翻起形成俑道,秦俑繪畫十分細緻。

敦煌石窟275號佛像

石像上身以V-fold設計做成微微向外彎出。

鳥巢

最初想做成圓形的鳥巢,後來變成左邊有煙花彈出。

渾天儀

體積大令摺叠有瑕疵,中間圓環要人手輔助才能摺好,最後改小了。

中國六景的彈起

這本《中國彈起》,是繼《香港彈起》後兩個計劃之一,另一計劃是《中國節日》,阿傑已做起一頁舞獅,書一打開,獅子奪書躍出,十分生動。最後他與出版社討論過,決定先做《中國彈起》,希望藉此打入中國市場!話說去年書展前劉斯傑做完《香港》,夢想達成,心想或許該回去找份工作。畢竟做《香港》的幾個月,幾乎是沒有分文收入,但書推出即引起轟動,大受歡迎,結果三聯出版社勸阿傑多放時間試試,太太也支持他再接再厲,「她說你這本書這麼受歡迎,是很難得的,不妨再多放點時間,試試有沒有更多發展。」阿傑心想自己向來沒有奢侈的嗜好,今天最大的使費就是女兒的生活費,他計算過,如果投放時間,第一年可以是輕鬆的,第二年開始要見到成績,第三年再沒成效則要找工作了。
「構思《中國彈起》,最先我是想到做長城及紫禁城,這是美術上的考慮。後來再加入兵馬俑、鳥巢等,共六個景象。當初考慮的還有樂山大佛,這是其中一個我最想做的景。」在不知該怎取捨時,阿傑說,還是不要在家裏磨時間,解決方就是到街上走走!「一走到街上,我就想到不如用國家這概念,我選的六個景必須與中國在建立國家上有其代表性,與編輯談起,他們也贊同。例如長城,是秦統一了度量衡,第一次有中國這概念,渾天儀是古中國的科技代表。最後我就把樂山大佛撇除了,選了長城、紫禁城、兵馬俑、渾天儀、鳥巢。」事實上,三聯也給予他很大的自由度,作品由構思到選材再到下筆、砌模型,幾乎都是劉斯傑這個作者的選擇。

紙張機械是一門科學

翻看一本Pop-up書,也許覺得是「小兒科」,但親手做就殊不簡單,特別是劉斯傑這種認真的性格。「我找過大量資料,發現互聯網找資料是沒有用的,最有效的Research方法,仍然是到圖書館去!」若細看劉斯傑的作品,或與他傾談,你會明白他不只是個「美術」,而是個作者,「到最後資料還是不夠!因為我要做的是立體Pop-up,以紫禁城為例,看了幾百張圖,還是沒有辦法看清楚一些樓梯、轉角、街巷,我甚至連古畫都找來看,還是不夠,於是我決定到北京一行。」去年10月敲定做《中國彈起》,11月就與太太到北京做資料考據,「由小到大,我爸都跟我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今次就攞正牌去看看。」結果此行收穫豐富,「親自到過真是不同,特別是故宮,我集中看太和殿,那些門上鑲了玉是怎樣的,樓梯是怎樣的,都一一記下;相比下,長城是去感受一下多,親眼看到那些城牆在山頭上怎樣連綿不絕,親身上吊車看看那些城頭建築怎樣防禦外敵。」
全本《中國彈起》,先翻開是四頁長、達一米的長城,建構複雜,「六個景中,以這個最複雜,全條長城共有50多個組件,因為分成四頁,我把它拆成四節來做。好處一,是當中只要有一節錯誤,我就把整頁丟掉,免得麻煩;二是由於它太長,如果我每一頁都用同一手法,讀者會悶。」阿傑細說自己的創作過程,一是畫草圖,二是做一本只有掌心大的Sample書,三是做成原大組件,再按他心中美的原則來試砌,「我告訴人家這本書是我一個人做的,他們都嚇一跳。朋友告訴我,PaperMechanics(紙張機械)是一門需要讀的專門科學,因為當中的每一個摺痕角度,都須要計算。我卻是最初看了一本Pop-up書入門,學過基本十式後,每次摺叠角度都憑自己感覺來摺。例如條痕是68.2度,我是全部砌好了,需要交印刷廠時才用量角器度的。」但阿傑亦謙稱自己的技術還未成熟,「例如我喜愛的RobertSabuda,他的新書也沒有搞甚麼突破,但使用各種技術就十分成熟,令書開關起來十分暢順,合起來十分平坦。」
最痛苦的一關,是砌好了,慢慢調校叠痕的角度,細微的幾度會令Pop-up書彈起時更為暢滑,而且耐翻。阿傑說起來像修車師傅:「如果角度不完美就收貨,書摺起來時是會撞上的,翻久了就會壞。」角度完美,還需要將全書每一個部件Mark上記號,左右前後要分明;再把每一部件的角度記下,拆散,Scan入電腦。「像Sabuda這些高手,他們Studio有五個人,每部份都有助手協助,例如拆書這一部份,他就不用自己落手落腳,因為很花時間,例如長城,這個過程我就花了近一星期!我的夢想,是有一個Studio,像他一樣!」祝君成功。

■RobertSabuda的恐龍書,大受小朋友歡迎。

■去年11月到北京做Research,親身感受氣氛!

製作過程

1.阿傑最初畫的草圖,與今天成品相距不遠。

2.初期試作的微型Pop-up製品,只有手掌大。

3.這是Pop-up第一稿,「做到這裏我就覺得效果唔掂,完全放棄了。」

4.這是長城的原大Prototype,全長四頁紙,部件達50個!

5.畫好砌好度好,最後要在上面寫上記號,左右前後別搞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