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控:歐債持倉影響微已收復上月失地 環球未虞雙底衰退

滙控:歐債持倉影響微
已收復上月失地 環球未虞雙底衰退

【本報訊】歐國主權債務危機引發市場憂慮掀起新一輪風暴,滙控(005)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與環球投資管理行政總裁歐智華認為,雖然上月集團旗下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GBM)的歐債持倉,按市值計錄得跌價減損,但隨着本月作出調整已收復失地,故歐債引發的市場波動,目前對滙控GBM影響屬中性。記者:劉美儀

身兼滙控歐洲及中東區主席的歐智華亦說,集團歐陸業務未見減值準備上升迹象,按年計減值支出更錄得跌幅。因滙控擔任歐洲11個國家的一級市場交易員,他說有義務參與歐國主權債買賣,故無可避免持有歐國債務,但整體上歐豬五國(PIIGS,即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及西班牙)債務持倉對集團不會構成大影響。他亦相信,歐債問題不致引發環球經濟出現雙底衰退,料只對歐陸國家經濟帶來負面打擊。

紀勤:盡力派最多股息

對於美國國會提交的金融改革方案,加強對冲基金監管及將財資坐盤交易分割,他指條例若同時適用英國及本港銀行,對滙控影響有限,因集團並無大量涉足對冲基金、私募基金或坐盤交易風險。
集團行政總裁紀勤相信,任何改革方案或對金融機構徵稅等提議,20國集團(G20)應會在同一基礎上實施,不會單在英國引入,但實際情況仍有待觀察,現階段滙控以倫敦為註冊地的安排,管理層認為最合適。
滙控股價昨逆市下跌,本港收報71.65元,跌1.38%,倫敦開市後再跌穿71元。管理層昨在香港非正式股東會上,被多名小股東質詢股價表現令人失望,紀勤回應說,低息環境及宏觀經濟不佳,滙控難免受影響,但他深信集團增長策略可為股東帶來長線回報,又承諾在不危及發展前景下,會「盡最大努力派最多股息」。對於包括他本人在內的董事酬金會否順利在股東會通過,紀勤未有直接回應,只表示行政人員薪酬須反映市價,否則流失人才,又指滙控薪酬水平在同業中並非特別高。

鄭海泉:暫無退休計劃

英國傳媒指滙控主席葛霖明年退休,但紀勤昨表明,集團沒有高層更替計劃宣佈,他重申集團必然有繼任安排,且會每年檢討,至於日後新主席人選,無論是由集團內部或外來人士出任,其職位必屬全職工作。有報道指滙豐(中國)董事長兼台灣區主席鄭海泉將請兩個月大假,並計劃2012年退休,他回應說自己無請大假,又指目前沒有退休計劃。
另外,馬來西亞滙豐公佈,今年首季盈利按年增長20.16%至2.21億馬幣(約5.2億港元)。

紛紛訴苦
股價低殘股東失望

滙控(005)昨日在港舉行獅王回歸香江後首次非正式股東會,逾800名股東出席,是自93年將總部遷至倫敦以來最多股東出席的一次股東會。會上有10名小股東成功發問,主要表示對滙控股價低殘深感失望。

無意分拆業務

一名女股東表示,將一半退休金投資於滙控,當時股價為高峯期的140元,目前跌至當日買入價僅一半,要求管理層解答股價不升的原因。另一女股東指,其家人持有滙控逾40年,奈何股價越來越低,更難以與同業渣打(2888)股價相提並論,她指港人早已將滙豐視為央行,但她質疑滙控管理層可以為本港市民做甚麼。
滙控行政總裁紀勤說,管理層為股東與集團創造長期價值,而高達98%股東參與供股,由供股集資所得資金,已為股東製造回報。他又指集團資本雄厚,具有充足流動性,較同業具優勢。
有股東提出,將集團分為亞洲、歐洲、美國三部份的可能性,若其中一個業務觸礁,可出售該業務並將資金轉移至其他業務;紀勤指目前並無計劃分拆業務。除了指滙控股價低殘外,有小股東擔心管理層薪酬和花紅過高,紀勤說,管理層具有多年經驗,集團薪酬水平與市場相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