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四伏健康三標準兩個不合格

危機四伏
健康三標準兩個不合格

在香港及深圳有多年房地產代理經驗的美聯上海總行總經理李志仁表示,內地人投資房地產,比港人更大膽,因港人經歷過負資產,有風險意識,「如果中央調控不當,內地樓市十分危險」。他認為,空置率、回報率、銀行存貸比是分辨泡沫的三大標準。上海空置率非常高,尤其是外郊地區,如松江的某些樓盤,晚上好似「鬼城」;回報率不到2%,而健康的樓市應在5%,上海在三個標準中,已有兩個不合格。

空置率高回報不足2%

不過,里昂證券中國宏觀策略分析師羅福萬認為,中國的房產購買主要是現金驅動,槓桿率很低,而美國市場槓桿率非常高,甚至可以不支付任何現金作為定金,就可以買樓;中國沒有品種繁多的金融衍生產品,故不會出現如美國般的金融風險,低槓桿也不會鼓吹泡沫。
中國銀行(3988)按揭部一名主管也透露,投機者幾乎都利用槓桿炒樓,但就算樓價下跌,他們也會設法還款,因良好的信用紀錄,對今後繼續使用槓桿投機十分重要,故不擔心銀行出現大量壞賬。
事實上,中央調控樓市並不順利,因銀行、發展商、地方政府這三者的利益,被房地產緊緊綑綁在一起。土地出讓金是地方財政的主要收入,令中央政策一到地方就阻力重重,也令早前數輪調控後,出現樓價稍降溫後再大幅急彈的反效果。
業內人士稱,銀行、發展商和地方政府就是「莊家」,他們「合作無間」是高樓價的重要推手。例如,地方政府一推出地鐵規劃,發展商馬上進軍沿線地皮,銀行提供資金支持。樓房賣得越好,開發商錢越多,銀行收入越穩定,地方政府的土地也可賣得越貴,然後再推高樓價。
此次中央調控樓市的決心十分堅決,因金融危機後,中國以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已走到盡頭,內需成為中國下一輪增長主要動力,但高樓價卻消耗了百姓幾代人的存款,令消費力大減。為解決問題,中央是次的調控空前嚴厲。不過,地方財政應如何解決泥?交銀施羅德一名資深基金經理認為,本月國務院剛出台的《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市政公用事業和政策性住房建設領域,此外,稅收、資產證券化、發債等形式,都能夠為地方財政「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