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區債務危機,令資金轉移至傳統避險天堂如美元及商品,但上周美滙指數、黃金及股市等均告下跌,跌幅介乎0.85%至逾4%,顯示一直以來美元升而商品及股市跌的關係有脫鈎迹象。在避險情緒高漲的市場,資金究竟跑到哪裏避險呢?
野村︰加元、澳元勝美元
《華爾街日報》有分析指出,避險資產不再簡單地由相對風險來定義,投資者的行為亦在考慮之列。市場現時情況反映投資者對任何資產都信心不足,就連一向是資金避難的首選美國國庫債券,也因美國財政部發債過度,而令泡沫之說甚囂塵上。
經濟狀況穩健的新興市場國債,似乎成為避險資金的新寵兒,星展定息部副總裁DesmonsSoon指出,新興市場如南韓的國債,主要是由本地投資者持有,當環球股市下挫,投資者都會選擇增持國債。
而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的亞洲主權評級總監WilliamHess亦認為,亞洲經濟債務狀況較好,加上經濟持續增長,支持着亞洲政府債券。在滙市方面,野村證券指出,加元、澳元、瑞典克朗,與美元或日圓比較,都是更好的避險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