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爆發以來,中國訂出20個振興區域經濟大計。中共中央、國務院上周一連三日的新疆工作會議,部署一系列援疆政策,相信是當中最矚目的。從商家角度看,中央今次對新疆全方位政策扶持,率先推出資源稅,「十二五」期間投資翻一番,達到兩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不用多說,數字告訴大家這個資源大省將會是商機處處。
巨企早佈陣搶資源商機
企業家的商業觸覺較狗還敏銳,由國家一開始表態要發展大西部地區,中石油、中石化、神華、華能、華電、國電以及寶鋼等巨型企業,已紛紛在新疆設據點,而瞄準煤資源的大小煤企亦有200多家。
援疆政策令企業家預先佈陣不白費,且有驚喜。要知道,援疆政策並非一般振興區域經濟大計,在信貸方面可能下放審批權、提高融資擔保上限和其他補貼;對困難企業給予「兩免三減半」的稅務優惠,政策的突破不惠及產能過剩行業,但水泥、鋼鐵、電力、煤化工、多晶硅等產能過剩行業,若配合新疆的資源優勢,在市場需求下,便會給予放寬。當然,市場最矚目的,是資源稅由從量改為從價。
值得關注的是,中央就某一地區召開的工作會議座談會,最早是在1980年的西藏,新疆屬首次,因此時間亦最長,閱讀主席胡錦濤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座談會的講話,不難發現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要把新疆建設得更美好等字眼。
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說得更坦白,新疆工作座談會是一次歷史性會議,要把各項部署變成實際行動,各部門、各單位和新疆要根據各自承擔的任務,科學制訂規劃,包括先做甚麼、後做甚麼,做到甚麼程度、甚麼時間完成等,盡快見到實效。要緊緊抓住事關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的重大問題。
向西接壤中亞北望俄羅斯
長治久安是營商必須條件。援疆政策顯然是包含濃濃的政治元素,要在2015年令新疆的經濟增長(GDP)與全國看齊,亦是重要使命。對於企業家,樂於吃着政策搵大錢。新疆資源豐富,但基建設施不足支配其快速發展,因此新疆已計劃今年內投資2000億元,興建包括水利、交通、通信、能源、生態等200多個項目,另外發展多條鐵路和通路,輸出資源。在新疆水泥市場佔有率高達4成的中材股份(1893),其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蘇逵迅速回應稱,中材將直接受益於援疆政策,並加大在新疆的投資。
善用資源是中國重要戰略,從已探明儲存量看,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能源資源佔全國儲量約30%。還有新疆擁有長長的邊境線,向北為俄羅斯;向西為中亞;向南則與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接壤,俄羅斯為中國五大石油進口國,因此已有內地專家指出,新疆終變成區域性的國際能源城市。從這點看,已明白援疆政策在中央眼中,從民族和資源上的戰略位置,不容看低一線。
郭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