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2》上映以來,最大的廣告就是「甄子丹負責葉問,黃曉明負責2」。不過,撇開黃曉明的花瓶腔,《葉問2》還是值得看。
《葉問2》的故事不如《葉問》,續集無論是在結構還是細節上,都只有功夫片的骨骨骼骼,網上也有大量否定《葉問2》的聲音,包括有人耐心比較出的《葉1》和《葉2》之間的二十大差距,包括有人質疑「和平崛起的年代,中國人怎麼還抹不掉被挨打的記憶」,但是,對於功夫片的觀眾來說,只要葉問在,甚至說,只要甄子丹在,我們就有走進電影院的理由。
事實上,這有點類似看樣板戲。傳統京戲中,霸王一個亮相,虞姬一個亮相,而到了現代京劇,李玉和李奶奶那是一場戲也要反反覆覆亮相,為甚麼?用他們照亮我們,讓他們的本質變成我們的本質,讓我們變成李玉和。武俠電影、功夫電影也是這樣,霍元甲以後看陳真,陳真結束黃飛鴻,黃飛鴻完了方世玉,方世玉以後葉問,然後葉問2,葉問3,故事一模一樣有甚麼要緊,要緊的是李連杰長袍一撩手一伸,那永遠的戰無不勝的造型。
李連杰不打了,甄子丹繼續,只要我們還沒變成霍元甲沒變成葉問,我們就得去電影院,所以,葉問向狂傲的英國拳王龍捲風揮拳的時候,我們獲得多麼大的快感,MD,在那一刻,當然是我們在揍這個死鬼佬,是我們把滿腔憤怒化成詠春拳。不奇怪,功夫片的明星必定是大眾偶像,他是我們受了委屈以後的拳頭,受了欺淩以後的飛刀,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渴望擁有的力量,最渴望變成的人。基本上,這就是我們從小那句「等我……」的完成格式。
所以,在我們的民族人格遠沒完成,甚至是,可能走上歪路的時刻,我們需要葉問,我們需要十部葉問,一百部葉問,然後以《十月圍城》之勢,重新回到青春中國理想篇。這個時候,情節細節,真是有些其次。而《葉問》這樣的功夫片,一是一,二是二,一百是一百,不嫌多。
不過,反過來說,如果失去了最高理想,沒有霍元甲,沒有黃飛鴻,沒有葉問,只有黃曉明,那麼,「一是一」,二就是「2」了。我指的是新版《三國》。
新《三國》挺好看,我兩天看了32集,算是上篇。這上篇中,按劇情設置,最抒情的地方有倆,一個是貂蟬要陪呂布死,一個是劉備目送徐庶走。
貂蟬演員沒選好,網上有人恨恨說,這一定是潛規則的結果,而何潤東演呂布,也過於沒譜,天真像腦殘,深情似色情,所以他們倆人終於可以死的時候,觀眾不傷心,Farewell,老貂蟬!Farewell,嫩呂布!導演高希希後來接受採訪,只好說,他想表現的是貂蟬的心靈美。
影像是甚麼?高希希真是裝純情,長成那樣,心靈怎麼美?不過,貂蟬已死,不去說她。來說劉備。劉備因為身邊有張飛,張飛又是豬八戒模樣,稍一走神,就會恍惚看的是《西游記》還是《三國演義》,不過,從劉備常常很唐僧的台詞中看,導演是準備讓劉備來承擔人文精神的,所以,這第一季就結束在劉備目送徐庶離去,然後痛苦叫道:「你們幫我把這片樹林砍掉!」屬下請問為甚麼,「因為它們擋住了徐元直離去的身影。」
天地良心,這句話真抒情啊,可問題是,這句話在羅貫中筆下有多少情義,在高希希鏡頭裏就有多少世故,因為在電視劇中,劉備的痛苦完全是因為徐庶一走,以後怎麼辦?誰來幫他出主意?所以,桃園三結義這樣重要的情節被十秒鐘過場,關羽過五關斬六將送回劉備的兩個老婆,劉關張趙重聚首,劉備都鎮鎮定定,三國到底是有情故事,還是無情傳奇?劉備雖然被設置成一個心靈美的人物,但他的心靈美一直遭遇劇中各路諸侯的攻擊,而我們觀眾也無力藉劇情為劉備辯護,再說,他又長得如此令人煩惱,等到被塑造得格外真性情的曹操一罵劉備,我們也就同意了。
名著紛紛被改編,我懷疑接下來的電視劇《紅樓夢》會更2,好在,據說連續劇都特別歡迎被人罵2,因為越2越有市場,這方面,新《三國》的收視就是證明。
可我想,也許有一天,劉備的台詞也會被觀眾借用,「幫我把這片新版砍掉!」「因為它們擋住了葉問的身影。」
毛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