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筋」的學名為「肌肉痙攣」,是指肌肉突然間進行非自主性的劇烈收縮,並出現劇痛的感應,較常出現的部位有小腿和足底的肌肉。
從生理學上,抽筋是身體自我保護功能的一種方法,避免受到更大的傷害。運動時肌肉出現抽筋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肌肉連續過快收縮而放鬆不夠,出現短暫極疲倦而抽筋;二是運動時缺乏適當的水份補充,身體流失過量的電解質,出現鈉質失衡而產生抽筋。簡而言之,前者可透過肌肉鍛煉來提升肌肉收縮的能力;而後者則需做好適當的水份補充,便可避免抽筋的出現。
劇烈運動需要不同的跑動和跳躍的動作,對於小腿肌肉的負荷量特別大,所以小腿肌肉特別容易出現抽筋。
肌肉抽筋可持續出現抽痛數分鐘。一般的處理方法,是把抽筋的肌肉以相反的方向牽引拉鬆。以處理小腿抽筋為例,保持膝關節伸直,腳指尖向後拉,俗稱為「鋤頭腳」,直至抽筋停止。坊間有一些紓緩肌肉抽筋的按摩用品,可塗擦使用。如果抽筋情況嚴重的話,肌肉內的能量及電解質顯著下降,就必須休息幾小時或甚至數天,肌肉才能夠得到充份的恢復。
夏天即至,進行戶外運動預防肌肉抽筋的最佳方法,就是進行持續運動時,不要讓身體出現脫水。運動中補充適量的水份,也可飲用含電解質的運動飲品,每小時飲用250毫升至500毫升左右。
文:雷雄德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