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的三網融合,所指是電訊網、廣播電視網(下稱廣電網)和互聯網等三個網絡,首先通過技術改良,提升網絡基建系統,然後於不同範疇包括業務的層面、消費市場、實體營運者以至監管機構等多方面融合,合組成一個龐大的新型產業生態。
在新型產業生態底下,成功融合和轉型的業者,可以前所未有地經營多種不同的業務,例如傳統電視業的節目製作、電視頻道營運,傳統電訊業務如固網電話、長途電話、流動電話、短訊、寬頻上網及流動寬頻等,再加上互聯網業的各種創新的應用和商業模式,例如騰訊QQ的即時通訊服務、百度的互聯網搜尋、土豆網的網上視頻傳輸、阿里巴巴的電子商貿及開心網的社交媒體平台等。三網融合後,以上各行業及業務之間的壁壘,應被徹底打破。
舊有技術難覆蓋農村
站於技術層面,三網融合最大的挑戰,在於舊有網絡架構的技術限制,難以覆蓋地域遼闊的內地,尤其農村身處偏遠位置,而城鎮亦得分「一線」和「二三線」。舉美國經驗為例,以衞星傳送技術的廣播電視網絡,由於先天技術局限,存在着較嚴重的網絡傳送延遲問題,例如傳送語音通話可能有1秒的延遲,因而沒法提供語音及更互動的寬頻上網服務。
分析:電訊較廣電利好
相對而言,採用有線網絡的廣電業者,擁有較充裕的頻寬,網絡延遲問題亦較少,因而在電視業務以外,亦能提供多元化的電訊服務。不過有線網絡多以地方分隔,因而局限於地區服務,例如山東省的廣電業者,不可能直接向南部地區的用戶提供服務,內容必須經過其他業者的廣播網絡。
另一方面,幾家國營電訊商採用3G移動網絡連接基站的模式,網絡雖可覆蓋全國,頻寬也未必足夠提供全面的多媒體視頻或IPTV的服務,因而必須提升網絡質素,例如在城鎮鋪設光纖網絡,把網絡提升到「光纖到大廈」或「光纖到戶」的水平,然後在「最後一里路」(LastMile)以3G網絡或WIMAX等無線技術解決。
全國大大小小的廣電業者超過三千家,由於分散於全國各地,廣電網需要經過整合才能達致垂直管理。另一方面,電訊業者的上市經驗亦比較豐富,因而三網融合對電訊網陣營較為利好。不過,需注意由於期望融合後將有更多傳播管道,三網融合對價格有推助作用,而廣電業者的優勢在於擁有大量的版權內容,例如新聞資訊、電視節目、電視劇集等。
擁有其他版權內容例如音樂、遊戲、電影、視頻及書籍等內容企業,三網融合後的發展潛力亦不容忽視。此外,網絡升級將直接刺激網絡硬件設備的需求,資訊家電例如機頂盒及可接駁網絡服務的家用遊戲機也是三網融合的受惠業務。
內地三網融合事件簿
1999年
事件:首次電訊業重組,開放電訊市場;國務院批准上海設立首個三網融合
工程試點。
2000年
事件:訂立十五計劃綱要和2010年
遠景目標,內容提及推進三網融合。
2001年
事件:國家准電信商經營數據網絡和寬帶業務;當年的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表示應促進三網融合。
2002年
事件:《電信法》*提交到全國人大,
建議規範進入三網融合市場條件等。
2004年
事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宣佈推出政策,扶持數字電視產業發展。
2005年
事件:發改委公佈「十一.五」研究,
提及三網融合。
2008年
事件:中央電視台開始播放免費地面數字高清電視。同年電信業再重組。
2009年
事件:國家十七屆三中全會表示支持IPTV(網絡電視)及手機電視的發展。
2010年
1月
事件:溫家寶決定加快三網融合,選擇地區於
2010至2012年開展雙向進入試點,
目標2013至2015年,實現三網融合。
2010年
3月
事件:工信部部長李毅中指三網融合的試點方案
預計5月出台,6月啟動。
2010年
4月
事件:廣電總局和工信部就着三網融合試點業務的界定範圍分歧嚴重。
2010年
5月
事件:廣電總局限制違規發展IPTV,廣東及浙江等地
相關業務被叫停。估計影響逾200萬用戶。
*《電信法》至今仍未成功立法
衝突頻生
監管機構互爭先機
三網融合早在10年前已提出,但直到今年初才出時間表。多年來三網融合「等了又等」的原因,在於內地廣電部門與電訊部門之間的利益衝突。
香港互聯網協會會長莫乃光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內地兩個監管機構的管理者與業者之間關係非常密切,多年來存在着「今日監管,明日業者」的情況,因此兩個監管機構產生衝突是在所難免。
舉例在年初國務院通過三網融合政策之前,電訊業者自主開始了很多IPTV的嘗試,但隨着廣電總局發出第一批互聯網電視牌照,獲得牌照的主要都是與廣電相關的單位,後來廣電總局更叫停有關電訊業者的違規IPTV業務。
由於互聯網電視乃大勢所趨,兩個部門都不想放棄參與的先機,間接造成惡性競爭,以及影響三網融合的發展步伐。
影響發展步伐
香港在監管機構方面,亦同樣分開電訊管理局和廣播事務管理局。例如香港寬頻的bbTV和SmarToneVodafone的FoneTV,由於採用互聯網點對點傳送或IPTV技術,均毋須受到廣管局監管。
發展成熟
港三網融合已實現
當內地三網融合仍在進行,香港的三網融合已相當完善,有線電視和主要電訊商均能提供相若的寬頻增值服務。以nowTV為例,本月19日李澤楷於電訊盈科股東會上表示,nowTV於第一季錄得盈利,09年客戶人數突破100萬戶,而eye2推出大半年亦有逾萬客戶群。
手機電視漸普及
PCCW去年中推出的eye2,配合WiFi室內無線網絡,可透過寬頻網絡收看nowTV、打固網電話及有限度瀏覽網上資訊,雖未開放瀏覽器功能,但已初步實現一寬頻三用的原則。電訊盈科產品開發及管理高級副總裁黃一川訪問時指,eye2是提供資訊的平台,將加入更多資訊內容的功能。
黃又指,未來內容擁有者不可再局限於單一渠道發放內容,例如將逐步普及的手機電視,另一方面,由於手機使用者注意力較電視觀眾為高,對資訊的處理,預期亦會趨向互動模式。傳統媒體企業面臨業態轉變的挑戰,將要重新部署資訊傳播的策略。據了解,PCCW曾向外國輸出電訊基建及網絡融合的經驗,較早時候,亦與內地華數電視簽訂三網融合的合作計劃意向書。
開花結果
港推廣人才可北上發展
Smartone-Vodafone創新服務策劃總監劉民輝(圖)接受訪問時表示,預計三網融合成功後,首先出現大量的綑綁式銷售服務(BundlingService),業者將不同的電訊和廣播服務以打包形式推出市場。被問到會否吸引本地技術專才北上發展,劉民輝認為內地三網融合更需要香港的市場推廣、客戶服務和企業管治等方面企管人才,在技術方面內地反而比香港更成熟。
劉又指,內地用戶對資訊和通訊的需求比香港高,一些在香港未能普及的業務,例如視像對話和手機電視,很有機會在內地市場開花結果,龐大的市場更能推動各種創新的商業模式。另一方面,因應三網融合,供用戶上網、電話及闊屏幕於一身的流動設置不可或缺,各種智能手機正好滿足這需求,機會料落於內地智能手機龍頭Nokia、AppleiPhone和一眾國產手機品牌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