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唔好意思,一毫子都冇剩」 - 盧峯

探針:「唔好意思,一毫子都冇剩」 - 盧峯

英國政客的幽默感其他人想學也學不來。前幾天新上場的保守、自由民主黨聯合政府財政部首席次官會見傳媒就說了這樣一個趣聞。他說,上班的第一天在案頭看到一封前任次官(工黨官員)留下的信,他還以為上手有甚麼臨別贈言或提醒,誰知道整封信只有短短一句話:"I'mafraidtotellyouthere'snomoneyleft"(唔好意思,一毫子都冇剩)就完了。新官看後哭笑不得,但也不得不認同他的工黨前輩的話,也不得不同意這是句一矢中的的贈言,他只好照單全收。
其實所謂歐元區債務危機根本不是歐元區獨有的問題,而是絕大部份發達國家的問題。英國去年的財赤已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十以上,美國也接近百分之十,日本為了刺激長期陷於通縮的經濟更已是多年出現巨額財赤,令國家負債比率高達百分之二百!也就是說,絕大部份發達國家財政部都該有這樣一張"there'snomoneyleft"的字條,提醒官員國家的財政狀況異常惡劣。
當然,歐元區有一些問題是其他發達國家所沒有的。那就是它沒有一個中央政府或聯邦政府出頭承擔最後的責任,它必須靠成員國商議確定責任如何分擔。例如加州財政危機嚴重不會影響美元國債的評級,因為聯邦政府會承擔最後責任;但希臘、葡萄牙出現財政危機的話,歐盟本身不肯自動負上責任,最大成員國德國更不會主動出手救援。這樣的特殊關係正正是炒家大鱷自九十年代起一再興風作浪,狙擊歐元區內弱勢貨幣的根本原因。試想想十幾個國家各自有不同的政治氣候,幾十個政客又各有打算,大國、小國利益又不一致,單單是一人說一句不同的話已夠市場炒個不亦樂乎,再加上要達成協議需時甚久,關鍵時刻又可能有人改變主意,另加條款,歐元區怎不成為大炒家大鱷的樂園呢?
但是,歐元不是一般貨幣,不是小國或新興經濟體的貨幣,是全球僅次於美元的第二大儲備貨幣,可以說它擁有一種"Toobigtofail"(不能倒下)的地位。它一旦倒下或解體,全球金融秩序將會立時大混亂,避險情況更嚴重,投資者及市場信心崩潰,大家將會死抱美元、黃金不放,不肯借貸予任何企業或人,不願作重大投資及消費。到時候想不重現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也不可能了!
當然,歐元會繼續波動,會進一步下跌尋底也說不定。然而目前歐元的波動程度相較美元不算太厲害。不善忘的人都會記得,美元在九十年代中兌日圓曾跌至一美元兌八十日圓的超低水平,後來又彈升至一美元兌一百五十日圓。升跌的幅度超過七、八成。歐元兌美元目前為止不過下跌兩成左右而已,幅度不算大,對國際收支不會有太大影響。再加上歐元區內部貿易遠比對外貿易重要,歐元下跌基本上不影響區內的通脹或消費情況。這樣算來算去就可以見到今次所謂歐元危機或歐洲債務危機實在有點言過其實!

盧峯
逢周三、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