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至今37年影響猶在!講的是李小龍,電影不朽巨星,在格鬥界也有神枱級地位。在電影中,李小龍漸漸捨棄以詠春為底子的純中國功夫,逐步加入各國武術元素,《龍爭虎鬥》當中,他在擂台比武一場,更被視為MMA(綜合格鬥技)的始祖!兩個紅鬚綠眼,眼見MMA在世界越來越流行,在發祥地香港卻竟然寂寂無聞,於是舉行一年四次的國際MMA格鬥賽!
記者:何兆彬
攝影:林栢鈞
鳴謝:SwishClub(28346965)
鬼仔來尋夢
約03年,Chris同Michael二人在紐約讀大學,因欖球而相識,畢業後二人各自工作,直至08年,二人在紐約相聚,大家談起彼此理想,結果原來二人都有件事放不下,就是想做點與武術有關的事,想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再打工。他們都學過不同的門派,近年醉心玩的是巴西柔術。結果,二人辭掉高薪工作(Michael在銀行工作,Chris是全職顧問),在香港搞起LEGEND(武林傳奇)這MMA比賽來。Michael:「我女友很支持我,至於我媽,上次她沒空看比賽,這次她說會來,但別安排她坐得太前!」比賽雖然刺激,但Michael強調12歲以上就可以觀看。
MMA在香港只是武術迷小圈子的玩意,但在世界各地,早已是一門大生意,Michael:「我們看見東南亞是MMA發源地,而在美國歐洲發揚光大,越來越紅。但其實在東南亞也有很多好手,很有潛質發展。」Chris:「為何揀選香港來做?因為香港與這運動淵源甚深!此地一直是武術發展的中心,香港盛產功夫片。我們都看過《龍爭虎鬥》,片中講述各國好手到達一小島,就是要比武較技,當中李小龍同時使用拳腳、摔跤、關節技等,更使用了一招如今很流行的Armbar(腕十字固)!30年後我們把MMA重新帶到香港,因為這是MMA的根源!」武林傳奇模仿《龍爭虎鬥》,邀請各國好手來港作賽。賽事每三個月舉辦一次,第一次在今年1月,因為賽程更改,第二次延至6月24日,第三次將在9月,第四次12月。
對於MMA這麼流行,Michael說:「全世界的人都對武術有興趣,很多武術都源自東方。而MMA則可能是最終極的格鬥賽,因為規矩較鬆,兩個好手加一對拳套就有精采的賽事了!」至於香港反而不流行,他們說「是因為未有人做過呀!但只要入過場,人們都覺得好刺激!MMA的演化很快,它勝在歷史短,每天都有新鮮事在發生,一個拳手不見半年,就突然成熟了!」
《龍爭虎鬥》當中,李小龍與對手在擂台大戰一場,拳腳並用,更使上鎖技,即今天聞名於世的巴西柔術腕十字固!(留意這個肥仔對手為洪金寶)
李小龍是MMA教父
談李小龍,武術迷往往談不完。他們說:「李小龍對現代武術的影響十分深遠,其影響不但在綜合格鬥,也在流行文化中的武術,很多西方人都是透過他的電影來認識武術的,他是第一個武術巨星。」對Chris這個美國人來說,童年時是看功夫電影長大的;至於Michael,他在香港長大,對李小龍更有感情。「李小龍被認定是MMA教父,他是第一個推廣這個概念:『在武術上,我們不要死跟一種門派,武術家要做的,是以無法為有法,你在各個不同的派別之中,選取有用的,丟掉其他,然後你就可以把它融合而使用了。」
被現代武術公認為MMA始祖作是《龍爭虎鬥》,「在《猛龍過江》之中,他在世人面前示範了MMA,有一場戲,是他在少林和尚面前打鬥,手上穿的就是今日的MMA手套,也不知道他們在七十年代是怎樣找人訂做的!」MMA手套較西洋拳套細小,而且是露指的,正常是8安士,比賽用的是4安士,因為可以使用摔跤、關節技,這在當年十分新穎。「李小龍在片中先用拳擊、腳踢向對手展開攻擊,把對手打倒後使用出關節技令對手認輸投降,那是Armbar(腕十字固)。當中使用的武術,正是今天綜合格鬥技追求的境界,他融合了不同的門派、技巧,這套電影背後,大概就是李小龍想帶出這訊息給全世界吧!他是個完美的武術家!」
MMA就是截拳道
MMA比賽在歐美盛行,有不同的比賽,更有有線電視頻道轉播。在亞洲,最流行的國家是日本,有7-8項賽事,選手都是職業的,最著名的比賽是DREAM,舉辦的公司同時舉行著名的K-1。K-1格鬥賽以泰拳為基礎,而DREAM則以MMA為基礎,兩者最主要分別,是MMA的限制少,可使用的招式更多。香港參賽者楊景皓(Kenny)解釋,「MMA最主要的分別,是落了地仍然可以比賽,直至有人投降,或有人叫停為止!」嘩,那不是很危險嗎?「危險o架,如果你被鎖仍然不投降。」對同樣是小龍迷的Kenny來說,MMA就是截拳道,兩者沒有分別。
MMA的規則少,但一般打喉、打後腦、插眼、吐口水、咬當然不能用,但很多其他比賽的犯規動作,它都容許!Kenny:「因此多了很多摔跤動作和柔術,摔跤技巧包括投摔動作,亦有巴西柔術之中的鎖、關節技、勒等。」Kenny本身是Striker(拳擊)型選手,學過中國功夫、極真空手道,後來學習泰拳,十年前往澳洲讀書,一直在當地訓練,之後參與過澳洲的西洋拳賽、泰拳賽事,近兩年開始玩MMA,如今他一面在澳洲教拳,一面參加職業賽,每周由三個教練訓練,每項練兩天,分別訓練泰拳、摔跤及柔術,這也是MMA如今流行使用的三大元素。Kenny是Michael往澳洲找選手時,無意發現的香港選手。Michael已展開計劃,在港找泰拳、散打、功夫好手參賽,預計年底的比賽就有更多本地人參與。
原本Kenny純玩泰拳,但兩年前接觸玩MMA,一玩就上癮,因為限制少,也因為在MMA賽事中吃過虧,「試過對泰拳拳手,他學過MMA。」自此學習兩者,但如今還是以拳腳為主,他示範了一個MMA的防守動作,「抱(對方)膝這個動作,其他比賽是犯規的,泰拳是只可以抱上身,然後把對方摔下,因為抱膝是摔跤的動作。」
示範1:Armbar(腕十字固)
巴西柔術在MMA初辦比賽的十年,雄霸天下,其中關節技Armbar令人聞風喪膽。(示範:Kenny、Anthony@SwishClub)
1.巴西柔術擅地戰,選手會先蹲下撲擊對手(右)下盤,絆倒他,再騎在其上,拳如雨下,未出絕招o架!
2.趁對手還擊,擒拿其臂,側身以其臂做槓桿,鎖!Kenny:「騎上去叫Mount,進一步降服他就用這個Armbar(腕十字固)。」
3.自己盡量瞓低,用槓桿以對手的腕作力點,死未!
示範2:破Armbar
廿一世紀開始,巴西柔術不再有絕對優勢,因為資訊發達,大家已想到破解方法,例如是Kenny這類Striker(拳擊型)選手。來看他怎破!
1.對手(右)蹲下,準備撲擊Kenny下盤。
2.展開攻擊,Kenny要趁對手未撲到,馬上變招。「這是摔跤防守的技術!」
3.Kenny把身子下盤往後一縱,上身壓在對手身上,對方的撲擊即落空,Kenny由被動變主動。
4.由壓在對方身上,側身而上,一邊以拳頭招呼對手臉部!此時可再作變招,例如用鎖技結束賽事。
招式演變有潮流
MMA的比賽大概盛起於九十年代初,當初十年巴西柔術雄霸MMA世界,令寢技聞名於世,最有名的選手就是RoyceGracie,自此學習巴西柔術就成了潮流。Kenny:「頭十年是這樣,但之後有人想出了破解方法,現在已有招式防柔術,我自己也是Striker(拳擊)型選手,所以縱使學習柔術,但一般會保持雙腳站立的來作賽。」現時流行的防衞術,是對方一想抱你,你馬上往後縱身,不讓他抱到雙腿,再攻擊其頭部。MMA的比賽很多,在美國,最著名的MMA比賽是UFC(UltimateFightingChampionship),以鐵籠作擂台,讓選手作困獸鬥,十分之美國。
武林傳奇小資料
日期:6月24日7:30pm
地點:九龍灣展貿中心
票價:$880、$580、$280
比賽組別:61-93公斤共六個組別
門票: http://www.hkticketing.com
3128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