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與泛民談判的底線是:二○一七年的選舉只能是中國式的間接選舉。即是說,把目前落實北京欽點特首的選舉委員會改為提名委員會,確保有資格角逐特首的合法候選人,一定是中共可以接受的「愛黨愛港」人士,然後全港市民從獲得阿爺首肯的兩、三位頭面人物中選其一。這種「普選」雖然是國際笑話,但卻符合中共統治原則與新形勢下「一國凌駕兩制」的精神。
無必要受民主挑戰
中共從毛澤東最粗糙的「槍桿子出政權」到胡溫的「科學發展觀治國」的精髓都莫非是控制、「以我為主」與不出亂子。科學發展觀的意思是以科學的方法盡量減少對「長治久安」不利的風險系數,把不穩定因素消滅於萌芽狀態。在國際慣例下,政治是「甚麼事情都可以發生的藝術」;民主普選的真諦是每一張選票都是用血汗贏來的,不到所有票箱都打開所有選票都點完,不知道鹿死誰手。中國式選舉的定義卻是選舉還沒有開始已知道結果!要知道,即使民主國家的執政集團對政治風險都怕得要死,何況中共是統領準超級大國的「永遠執政黨」,它絕對沒有必要接受真民主的挑戰,因為香港真普選意味着中南海信任的候選人,例如某唯唯諾諾、永不向北京說不的公子哥兒,或某隱蔽資深黨員隨時可以中箭下馬;而阿爺認為是逢中必反甚至「顏色革命搞手」的民主女神、癲狗、長毛等都可通過票箱一步登天!
儘管中央與泛民實力懸殊,類似聖經中的巨人哥利亞與小大衞,但北京的確有理由給不參與「變相公投」的溫和民主派幾分薄面。
第一,中央知道假如特區政府的遊花園式「政改方案」通不過的話,對曾蔭權班子打擊不小;第二,北京希望透過些小恩小惠贏取部份港人的認同,分化民主派,同時進一步把「公社黨」邊緣化。北京可以讓步的地方,包括增加個別功能組別的「民主成份」,即技巧地抄襲「千古罪人」彭定康擴大功能組別選民的舊橋。但阿爺不到不得已關頭不會取消功能組別。原因很簡單:在北京眼裏,「港人治港」不過是「愛國愛港特權階級治港」的幌子。中共從骨子裏不信任民主派,視他們為「國際反華分子」的前哨,卻迷信香港特權階級例如地產商對「繁榮穩定」的貢獻。當然,牙力比泛民不知硬多少倍的特權階級及其代言人,無時無刻不向北大人獻媚兼哭訴:取消功能組別則天會掉下來!
以為打壓手段奏效
對泛民最不利的是,北京看到五月十六日「變相公投」的投票率只有百分之十七,認為連串打壓手段奏效,而且香港蟻民已經認命,為了CEPA、自由行與其他北京恩賜的經濟政策,願意降低爭取民主的要求。正當中南海諸公趾高氣揚、十二分滿意「軟硬兼施治港」之際,溫和民主派斷不可對所謂破冰的對話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林和立
中國問題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