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鐵實施「可加可減」機制後首次加價,下月13日起,九成的車程會加價1毫至7毫,整體加幅2.05%。最弔詭的是,加價後近100個中短途車程,八達通票價反較單程票昂貴,部份貴達2毫。港鐵的解釋是需要調整車票金額尾數,才不增加單程車票。民間監察團體批評,票價差距隨時變成車費陷阱,乘客不留神就要多付車資。記者:翁煜雄、麥志榮
港鐵市務及車站商務總經理楊美珍昨稱,可加可減機制計算出的整體票價加幅應為2.05%,6月13日起實施。她說74%車程會加1至2毫,11%加3毫,5%加4至7毫。加價最多的是粉嶺及上水往來羅湖票價,由18.8元加至19.5元。以百分率計,是輕鐵三區單程特惠票價,由2.3元加至2.5元,加幅最高8.7%。
八達通票本應較單程便宜,但今次近100個車程,乘客使用八達通入閘,反而較使用單程票支付更多車資,包括中途車程的荃灣西往佐敦,八達通新價是7.7元,單程票則是7.5元。
大圍以南不變 保競爭力
楊美珍解釋,計算票價尾數原則是,八達通車費調整需以1毫為單位,單程則為5毫,但上述車程單程價若調高5毫,加幅將大於預期,故決定維持不變,只調高八達通價。舉例稱,荃灣西站往佐敦站單程舊票價為7.5元,若加至8元,加幅將達7%。
港鐵也調整西鐵線延伸至紅磡站後的不規則票價,楊美珍說,如南昌站現往尖東站票價為5.4元,但去紅磡站只需4.3元,差距較大;調整後,南昌站至尖東站票價不變,但去紅磡站加至4.5元,拉近不規則差距。
車程中約10%票價不變,包括大圍站以南的車站,來往羅湖及落馬洲的過境車程,原因是需要維持該路線的競爭力。港鐵每年車票收入逾110億元,楊美珍說,加價將帶來兩億元額外收入,「但(兩鐵)合併後已經減咗6億車資啦。」
團體:等如剝削乘客優惠
民間監察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批評,港鐵選擇調高多人使用的八達通票價,明顯是有本身算盤;八達通較單程票便宜,源於以往儲值車票的尾程優惠,現八達通反較單程票貴,等如剝削乘客優惠。他說,票價差距隨時變成車費陷阱,乘客不留心就要多付車資。立法會議員鄭家富指出,絕大部份八達通乘客不會刻意為車價差異而購買單程車票,港鐵的做法是變相加價再加價。
港粵直通巴士協會秘書長周慶旺表示,港鐵過境線不加價對直通巴士構成威脅,過境服務競爭日益激烈,直巴也難以加價。
對於港鐵加價,港鐵主席錢果豐指作為上市公司,必須為股東爭取盈利,國際上有城市鐵路長期虧蝕,要由政府補貼,但本港的鐵路營運模式良好。有議員建議政府,收取港鐵股息後,應利用股息補貼市民,他回應稱,希望可以增加派息予股東,股東如何利用股息履行社會責任及運用則應由股東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