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區補選、變相公投塵埃落定後,香港突然颳起溝通風,北京中央政府與香港溫和民主派的溝通安排成為傳媒日日追逐的焦點,港府高官也爭相出場與市民、學生溝通。然而,京官、港官這番溝通騷,與早前對公投的打壓,只是出自同一個目的的兩種手法,只是為了讓政府的2012政改方案能獲得通過。庇理羅士女子中學老師昨日公開責難高官不投票是反面教材,對急於接過北京橄欖枝的溫和民主派是否有所啟示呢?
政務司司長唐英年昨日到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向師生講解2012政改方案時,有老師當眾質疑,特首和司局長帶頭不投票,是反面教材。當她舉起「我要有權選特首」標語時,更贏得學生歡呼。網絡上有人擔心,這位令人敬佩的老師,會否如北京敢言的中學歷史老師袁騰飛一樣被秋後算賬,受到校方或左派輿論的壓力,而香港討論區的確也出現了對這位老師進行人身攻擊的言論。這不能不令人遺憾。
其實,這位老師不只表達了身為老師如何教導學生善盡公民責任的問題,也表達了身為港人的良心和責任問題。這種言行、品格,堪為民主黨、終極普選聯盟與京官溝通時的風範。
面對京官扭盡六壬,對泛民主派採取打壓一派、拉攏一派的統戰伎倆,溫和民主派能否堅守道德高地、站穩要求真普選的立場呢?會否被北京進一步分化,導致有人背離泛民支持者而貿貿然去支持政府的政改方案呢?
香港的政制改革既然由北京主導,泛民要爭取民主,自然應該與京官溝通。但今次京官肯伸出橄欖枝,或多或少是看在溫和民主派不支持公投的份上。否則,為甚麼在港府推出政改方案前,不安排溝通?為甚麼首次釋出會面時間會在公投之前一周?前者,已顯示北京並無誠意;後者,則顯示北京掣肘溫和派參與公投的目的。而雙方的對話,還要假惺惺地透過港府安排,則顯示北京還不敢公然踢開港府,親自下場在香港政改問題上玩鋪勁。
玩政治、玩統戰,於中共來說是嫻熟的小兒科,無論溫和民主派,還是強硬民主派,豈是其對手?作為中間人的港府高官,既然杯葛政府舉行的合法選舉,不願盡公民責任去投票,不願盡官員責任去維持公平、公正的選舉,難道還能指望他們可以同庇理羅士女子中學的老師一樣,發出維護香港的良心之言?因此,惟有寄望於民主派與京官對話時,先講良心,再講溝通:溝通有無成果,只是一時的;一旦放棄一些基本要求去換取協議,受損的將是良心和長遠利益。
為求2012政改方案獲得通過,京官、港官仍有機會藉與泛民溝通時釋出「善意」,對方案作出若干修訂。但是,這個方案能否通過,對香港來說並不重要,重要的是2017、2020雙普選的法定時間表和功能組別的廢除。民主黨也好,終極普選聯盟也好,與京官、港官溝通時,如果不能堅守這個立場,那麼,就要請問,他們是否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是否對得起20多年來市民追求民主發展的努力?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