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股市從高位大幅下滑,實在令投資者失望。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很多的優質股亦隨着大市從高位回調了不少,為以往還沒有「上車」的投資者造就了一個入貨的機會。
手頭上已持滿了倉,而且賬面上已經有所虧損的投資者,亦應該趁此機會檢討自己的股票組合,希望在股市反彈時,能夠收復失地。理性的決定固然是忍痛賣出一些潛質較差的股票,而把資金轉投到一些優質股之上。當然,這個做法是知易行難,但投資者應該記住「平賣平買」這個道理,或許這會令落實忍痛沽貨決定時較為容易。
政府行為主導大市
再者,如果大市反彈的話,率先帶頭回升的,往往是一眾的藍籌股或大價股。這是因為機構性投資者在博取反彈時,一般都會押注於藍籌股以及流動性高的股份。萬一看法出錯,這些股份容易止蝕,並且有足夠的流動性,令「斬倉盤」不致於過份推低股價。
最近,股市的大幅波動主要是由政府行為主導。如果某一天政府突然出來宣佈,推出巨大的救市政策,那麼股票反彈的速度可以很驚人,就如上星期一般,歐美股市挾淡倉的力度實在是非常強勁。
同樣地,如果政府選擇暫時忍手不出招救市,股票下滑的速度亦可以是非常快速的。在這種不明朗的背景下,投資者宜「小注怡情」,因為一旦看錯市時,所承受的損失及壓力也不少。最實際的例子,便是在08年的金融海嘯中,最終很多公司都能實現他們的目標,而股價也有所表現,但中間的股價大上大落,令許多投資者基於本身的資金需要,或心理質素所影響,都被「震倉」而沽貨離場。
在如此不穩定的情況下,有些機構性投資者集中於一些套戥的交易策略上。例如合併收購的風險套戥,或者是同一股票,但在不同地方的差價套戥,當中包括A股和H股的差價,港股和ADR的差價,或是港股和TDR的差價。
楊延德
中環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