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嘗試把今年1月中至2月初澳元滙價從93美仙高位跌至約86美仙的情況,與近期跌勢作比較,發現兩者之間存在多處近似的地方。例如,1月份澳元的下跌,是由中國調升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掀起序幕,繼後中央表明要打壓增長過快的商業銀行借貸活動,更激化市場對中國經濟可能放緩的憂慮。中國不但在金融海嘯後成為帶動環球經濟復蘇的火車頭,更是澳洲的主要出口地,所以中國國內的經濟變化,便成為左右澳元滙價的主要因素。
歐債危機暫紓緩
反觀歐洲,當時希臘債務問題首次被市場廣泛報道,而南歐四國的問題亦首次曝光(繼後才發展成歐豬五國)。美國方面,當時整體經濟增長變化仍然反覆,企業仍在削減人手,市場關注3月底美國聯儲局一旦停購抵押按揭債券(MBS)後,美國按揭息率一旦回升可能對樓市帶來的衝擊。上述利淡因素一直拖累市場氣氛,直至2月初當澳元跌至約86美仙才完結。
回顧是次澳元下跌,情況與1月中的確有點近似。中國早於4月底5月初宣佈加大打擊樓市措施,導致內地股市及樓市相繼回落,至於是次內地股市的跌幅,明顯較2月份更嚴重。歐洲又如何呢?市場同樣憂慮歐債危機,但情況與1月中不同,現在歐洲基本上已有了解決債務危機的方案。美國方面,經濟已有很大的改進,例如企業連續數月增聘人手,我們也確認美國第一季經濟已出現正增長。當然,樓市的隱憂仍未消除,市場仍然擔心4月底8000美元買樓稅務優惠方案完結後,美國樓市會否無以為繼。
至於兩次澳元下跌最大的分別,在於1月份導致澳元下跌的因素,當時並未解決,只是被淡化了,這亦解釋了為何2月份澳元的上升只屬短暫。相反,是次歐盟真正落實了歐豬五國債務問題的解決方案,市場上或仍有投資者不認同歐盟的方案,質疑其成效,但歐盟確實已交出方案並加以落實。
挑戰93美仙阻力
再者,美國經濟改善也是不爭的事實,如果當美國政府的8000美元買樓退稅優惠方案完結後,在沒有政府支持下美國樓市也能靠穩,將真正顯示美國樓市復蘇,對金融市場是一大鼓舞。
如果歐債危機今次能全面解決,美國樓市又可在全無政府資金支撐下康復,這樣一旦澳元能從87美仙低位回升,筆者估計將不只是反彈這般簡單,不排除是一個新升浪的開始,並可衝破93美仙這個橫行了7個月的波幅上限阻力位,向96美仙目標進發。
溫灼培
恒生投資服務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員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