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號「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成為一項某程度上普世笑柄,過去第三世界國家及地區努力建設永不嫌少的城市、都會、超級都會之同時,在另一些地域,已厭倦城市的文明人正在進行「去城市化」。
過份偏激並不明智,何必極端?美好的、公益的,平衡的城市建設着實帶來生活上不少方便,單單摩登交通這一項便是切身的美好生活。
在錦上路八鄉開創田野耕種,本地早期有機農莊「豐之谷」主人朱佩坤面對先一條三號幹線在左,再來一條西鐵在右,地主與發展商急不及待收地破園推出村屋豪宅,農莊面臨倒閉,十分苦惱。
但幹線與西鐵卻裨益了不少新界西北居民,起碼可多睡30分鐘!筆者亦因此不用蝸居中環重歸天大地大老家每天單車、遠足,近乎隱居;方便讓生活更美好,希望「豐之谷」得地方建田園,相信政府如果按他們口對心的口號推動有機漁農各業,不讓香港變成另一個北京、上海或新加坡,只見一棟棟無色無味高廈而是山海之間,有城市有漁農有璀璨亦有寧靜的特色香港;朱佩坤還是有希望推動我城有機及綠色空間。
西鐵捷達,不再介意與市區多接觸。從尖沙咀地鐵站走向尖東鐵路站有方便大眾長長行人扶手電梯,一旁有寬闊行人路,每次走過都感受那份與群眾打成一片,各式類型就地行為藝術的可能性;舞踏、音樂、展覽、FashionShow……尤其音樂,如果在巴黎,這片空間老早一隊又一隊各式音樂演出。我城多歌星少音樂也是一份笑柄。然後發現N4出口直入K11,靠近行人電梯空間的部份叫「黑盒」,倒是一番驚喜,終於看到發展商出現回饋社會民間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