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引起私隱爭議的Google網上街景地圖又爆出新漏洞。Google為了製作街景地圖,派出車輛走遍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街道拍攝實景,同時收集沿路WiFi上網系統的資料,但過程中意外截取了數以萬計沿路正在上網的電腦或手機用戶的個人資料,包括電郵內容及上網紀錄等,香港和澳門亦受影響。立法會議員指出,Google的做法已引起國際間質疑,香港的私隱專員亦應主動調查事件。 記者:麥志榮
近年Google的網上地圖新增街景功能,用戶輸入街道名即可瀏覽街道實景,香港和澳門3月中推出此項服務。為了製作地圖,Google過去4年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派車輛走遍所有街道,拍攝街道實景,包括香港及澳門。但服務推出後即在多個國家引起侵犯私隱的爭議,台灣更曾發現街景中出現裸女。
截取資料量共600GB
近日有國家再揭發Google的車輛除拍攝街景外,亦安裝了儀器收集沿路WiFi上網系統的資料,Google最初堅持儀器只收集了網絡的名稱及路由器編號。直至上周五,Google工程與研究高級副總裁AlanEustace在官方網頁發表聲明承認,儀器意外截取了附近透過WiFi傳送的無加密個人資料,由於車輛不斷行走,系統每秒轉換頻道5次,截取到的資料只屬零星片段。資料總量合共600GB,約等如120多隻DVD光碟。
聲明指出,事件起因是他們錯誤使用了一個可以截取資料的軟件,所有資料都無放上網,他們已暫停車隊的工作,及正聯絡各國政府商討善後方式,盡快銷毀資料。但港府昨日表示,未收到Google通知,會跟進事件。
可控以不誠實及盜竊罪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譚偉豪表示,不少國家都質疑Google收集WiFi上網資料,是要在網上地圖公佈出來,若真是這樣,在網上發表了意見的人,就有可能被人追查到所在位置。目前對於收集WiFi資料亦無法例監管,本港私隱專員應主動調查事件,了解Google截取了甚麼資料及澄清灰色地帶。
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經理古煒德表示,根據本港法例,截取通訊資料作個人用途屬違法,但如果Google能解釋截取資料純屬意外,亦無作其他用途,便可能無觸犯法例。大律師陸偉雄表示,截取他人資料可被控不誠實使用電腦及盜竊等刑事罪行,但必須證明有犯罪意圖,如Google能證明事件只屬疏忽,便難以入罪。民事方面,被截取資料的市民如可以證明事件導致經濟損失,亦可向Google索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