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與英國現有一件事係如有雷同,實屬巧合嘅,就係兩國首相都係伊頓公學,牛津大學畢業生,而且兩人同是一級榮譽生。讀邊科呢?就係PPE嘞,即係哲學、政治與經濟。阿披實生於一九六四,比卡梅倫大兩年,而阿披實在牛津多讀一個碩士學位㖭。以年齡計算,佢兩位在伊頓.牛津應該早有見面、相識,當時佢兩位大概都估唔到日後阿披實會在四十四歲五個月大就成為泰國首相,卡梅倫在四十三歲五個月大就成為唐寧街十號住客。
阿披實與卡梅倫之相同處,到此為止,泰國與英國之基本不同,可參考陶傑五月十三日所言,好令人感慨。卡梅倫之伊頓牛津經歷會係佢之政治資產,阿披實之伊頓牛津學歷會係負債,一位如此出身之富商後人(阿披實在英格蘭紐卡素出世)點會真正了解泰國北部與東北部農村之農民/選民嘅心態吖,以佢咁嘅學歷,其實應該在英國入籍,加入歐美跨國公司做高級行政人員,以亞洲關係為後盾,直上CEO或主席職位,用陶傑術語講,就係做跨國公司首席亞洲買辦,長享榮華;佢回國參政,搞政治手段與下鄉蹲點,處處落後畀他信呢類泰國本地薑(清邁農村出世,警察學校畢業)想贏到農民選票,好難咯。泰國局勢搞到今時今日,成為死結,造成紅黃藍白各種顏色分裂嘅局面,固然可以賴他信一派貪污專橫,但亦可歸咎阿披實一方優柔寡斷,以牛津語言與清邁土話溝通,九唔搭八!
卡梅倫以前批評劍橋畢業生克萊格係一個笑話(ajoke),兩人一齊見記者、宣佈組織聯合政府之後,記者問番呢個「笑話」,卡梅倫立即答"Ifitmeansswallowingsomehumblepie,anditmeanseatingsomeofyourwords,Ican'tthinkofamoreexcellentdiet"講得幾滑頭,要請陶傑繙譯至能得其神韻,左丁山無此功力,如果用到「食言」呢兩個中文字,就非常負面,給人一個不良印象咯。呢兩位仁兄放下身段,組織聯合政府,是否可以維持得耐?好難講,英國人講究「政治是妥協的藝術」,歐洲有好多聯合政府例子,例如德國,一旦組織聯合政府,就要不時eatyourwords及「換馬」(horsestrading),在香港,此是政治大禁忌,故此乜都冇得傾,互相僵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