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跌不休來形容A股實在是貼切不過。若以上證綜合指數4月15日高位3181和5月12日低位2604計算,短短18個交易日累積跌幅達18%。道指4月26日升至11258見頂回落,即使以5月6日「離奇錯盤」日低位9869作比較,上證指數跌幅亦較大。
內房股跌勢持續,由於深成指內房股比例較高,以4月10日12849高位計,跌幅更高達22.9%,較「歐豬五國」債務危機的「發源地」希臘股市20.57%跌幅更大,A股似乎已反映大部份不利因素。
利淡因素已反映
去年金融海嘯爆發,內地隨即推出多項刺激經濟措施,當中包括4萬億元人民幣的刺激方案,內地金融機構加大放貸力度,帶動房地產市場快速復蘇。不過,中央近期接二連三推出打壓樓市措施,除房地產股外,佔A股指數比重甚高的鋼鐵、水泥、玻璃、內銀等股份,同樣受到衝擊。此外,內地上月16日推出股指期貨,A股市場從此有了沽空機制,由於內地收緊貨幣政策,加上外圍氣氛轉差,在投機心態及羊群效應下,亦成為A股下跌的原因之一。
內地上周公佈4月份CPI增2.8%,增幅為今年最高,市場憂慮人行加息壓力增加,亦是A股近期利淡因素。壓抑樓價措施對樓價影響有待反映,貨幣供應增長放緩,加上在「歐豬五國」債務危機陰霾下,這些因素都有機會推遲內地加息的時間。
此外,國務院就工商銀行(1398)、建設銀行(939)、中國銀行(3988)融資計劃開綠燈,內銀股集資的不明朗因素全面消除。只要市場情緒轉穩,A股市場其實有條件上演絕地反彈。
然而,歐洲出現債務危機後,場外期權引伸波幅急漲,增加衍生工具發行商對冲風險的難度,導致個別A股相關的ETF溢價有持續擴大迹象,其中安碩A50中國基金(2823)上周五收報12.34元,較每單位資產淨值11.49元高7.40%;DBX滬深300(3049),上周五收報6.99元,較每單位資產淨值6.54元,高出6.88%。投資者若透過A股相關ETF博A股反彈,宜留意當中溢價。
黃德几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董事
作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